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81.
90Sr是高毒性的纯β放射性核素,其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长,环境气溶胶中的90Sr通过吸入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为长时间积集在人体骨骼中并很难排出。在多堆型核设施运行场址中环境气溶胶的测定是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核设施运行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为了科学评价环境气溶胶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气溶胶中90Sr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研究,通过计算模型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各分量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合典型样品分析实例,对环境气溶胶中90Sr分析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气溶胶中的分析测量采用的是色层萃取的方法,利用草酸钇沉淀制成样品源,测量样品中β计数率。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环境气溶胶中90Sr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有样品净计数率,探测效率,化学回收率,样品取样体积,测量期间半衰期修正;典型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气溶胶中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可控制在15%内。文章中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气溶胶90Sr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2.
嘉善冬季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和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嘉善县善西超级站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细颗粒物(PM2.5)浓度数据分析嘉兴嘉善地区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来源区域.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冬季OC浓度分别为6.90μg·m-3和5.63μg·m-3,EC浓度分别为2.47μg·m-3和1.57μg·m-3,2019年冬季OC和EC浓度较2018年冬季降幅分别为18.4%和36.4%.利用Minimum R-squared (MRS)方法计算得到2018年和2019年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分别为1.49μg·m-3和1.97μg·m-3,一次有机碳(POC)浓度分别为5.41μg·m-3和3.66μg·m-3,SOC在OC中占比呈上升趋势,上升31.1个百分点,POC占比变化则相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PM2.5浓度升高,OC和EC浓度呈上升趋势,最高上升幅度分别为474.7%和408.2%,但在PM2.5中占比却呈下降趋势,OC和EC占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POC对PM2.5的贡献波动不大,仅在150μg·m-3以上有明显降低趋势,SOC对PM2.5的贡献先下降后上升.嘉兴OC和EC潜在源区主要为苏南地区、安徽东南部和浙江北部,且2019年冬季和2018年冬季相比,OC和EC的主要潜在源区贡献浓度分别下降2μg·m-3和6μg·m-3以上,且潜在源区高值区域变小.疫情前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共同影响,春节和居家隔离期间,因交通管制等原因,机动车排放量减少,燃煤贡献占比上升.  相似文献   
283.
李莉  黄海  朱法华 《环境科学》1997,(5):59-61,67
以江苏徐塘电厂炮车镇灰场为例,建立了炮车镇灰场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模型,并选用灰渣溶滤后产生的F-作为模拟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和F-浓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利用模型对地下水中F-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可靠、合理、实用,为建立灰场后所可能引起的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284.
水是保障世界和平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水质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水体新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战争、恐怖活动和国际冲突也可能造成大范围水污染和卫生设施的严重破坏,进而造成比战争本身更大的灾难。落后的水质安全不能满足人民期待拥有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水生态环境和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的需求。如今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本文就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介绍,为水质安全精准监测和预警提供辩证借鉴。  相似文献   
285.
海州立井矿井水净化及深度处理技术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州立井矿井水中主要含有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且硫酸盐、氟、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GB5749-85.先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工艺,再采用"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使处理后矿井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86.
利用2022年9月嘉兴市光化学站小时分辨率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臭氧(O3)数据,分析了O3和VOCs的污染特征;采用基于观察数据的(observation-based model,OBM)模型,分析嘉兴市O3敏感性;并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进行了环境VOCs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8.8~33℃)、低湿(69%~74%)、小风(1.4~2.0 m/s)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利于O3浓度升高。嘉兴市VOCs组分含量烷烃(6.7×10-9)>芳香烃(5.0×10-9)>烯烃(1.7×10-9)>炔烃(0.6×10-9),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芳香烃(74.0μg/m3)>烯烃(19.8...  相似文献   
287.
钻井固废渗滤液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油气田钻井产生大量固体废物渗滤液的问题,利用化学混凝沉降+氧化还原法对固废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调整渗滤液pH值,加入聚合氯化铝铁及助凝剂PAM,进行絮凝沉降,再用芬顿试剂和氯酸钠氧化,可以处理高浓度废水,特别是对CODCr、色度等指标获得有效去除,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288.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莉  张智  张赛  潘水秀 《环境工程学报》2010,4(6):1289-1295
利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磷酸铵镁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去除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考察了pH值为8.0~11.0、n(Mg)∶n(N)摩尔比为0.8~1.6、n(P)∶n(N)摩尔比为0.8~1.3条件下,分析氨氮去除率的变化,用Design-Expert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二次响应曲面模型以及优化的水平值。基于经济和操作简便性的考虑,pH值由优化水平的8.3调整为9.5,n(Mg)∶n(N)、n(P)∶n(N)摩尔比取优化水平分别为1.40、1.19,氨氮去除率平均值为92.2%,虽然该条件比最佳条件下的氨氮去除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但从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方面,体现了其优势。通过X衍射与电镜扫描分析沉淀物质的成分与晶形,表明大部分沉淀物质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289.
水环境中Fe3+流动注射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ZJ-1a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注射功能,首次以Fe3 与硫酸铵反应后,再与结晶紫显色溶液缔合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对水体中痕量Fe3 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还原剂中硫酸浓度的影响、反应圈长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测得Fe3 的检出限为4.6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2%,对水体中的Fe3 进行样品分析,回收率为96.5%~103.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90.
于2014年7月8日至8月13日在成都市城区和工业区选取两个点位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工作,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夏季城区大气中VOCs质量浓度在34.1~458.8μg/m3,平均值为(137.3±91.8)μg/m3;工业区大气中VOCs质量浓度在26.7~474.9μg/m3,平均值为(135.9±103.5)μg/m3。早高峰时段(7:00~10:00)两个点位VOCs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时段,说明VOCs浓度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用·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评估VOCs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芳香烃和烯烃是影响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关键组分。城区和工业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分别为4.859、4.559μg/m3,芳香烃不仅是臭氧生成潜势的关键活性组分,同时也是SOA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