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绘芳  李霞  王建刚  杨艳静 《生态环境》2007,16(4):1219-1224
对塔里木河下游经30a断流后的应急输水河畔植被进行外业调查,分析了调查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密度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格局分布,旨在了解输水后研究区植物群落在结构特征方面恢复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有植物13种,其中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优势种。不同地下水条件物种的重要值不同,表现在不同离河距离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结构,随地下水埋深不同植物群落由以胡杨和胀果甘草为主到以柽柳、黑果枸杞、花花柴和疏叶骆驼刺等抗旱耐盐碱植物为主。乔木层密度随着离河距离加大而减小,灌木层和草本层密度随离河距离加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随离河距离加大由乔-灌-草3层逐渐转变为灌-草2层,随离河距离加大趋于简单。优势种群胡杨在离河300m以内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离河距加大而增强;柽柳灌丛在离河50m呈均匀分布,离河150m以外呈聚集分布,但离河750m段有向随机分布发展趋势。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在不同的离河距离具有差异,说明经过输水下游植物群落的恢复在结构特征方面有响应,为区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从煤矸石中分离的耐Cd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ZGKD2具有多种重金属耐性,研究其铁载体产生特征和重金属耐性机制对于开发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0~3 000μmol.L-1的Cd2+、Cu2+、Zn2+、Ni2+、Pb2+或Mn2+等重金属,ZGKD2菌株的最大生长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浓度重金属对ZGKD2菌株产碱能力无明显影响.ZGKD2菌株生长进入稳定期时,用0、200、600、1 000μmol.L-1的Cd2+、Cu2+、Zn2+、Ni2+或0、1 000、2 000、3 000μmol.L-1的Pb2+、Mn2+处理2 h,SOD和CAT活性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增加.ZGKD2菌株在MSA培养基中能产生铁载体,200~1 000μmol.L-1的重金属Cd2+或Zn2+可显著诱导铁载体的产生,Ni2+和Mn2+的作用较小,Cu2+则抑制;ZGKD2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与重金属耐性能力相关.这些结果表明ZGKD2菌株的产碱、产铁载体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能是其耐重金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李霞  邵景安  谢德体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025-2038
使用重庆国土整治的规划规模、增加耕地和投资及其运行实践,并考虑到未来经济运行对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需求,构建"减压增效"理念下重庆国土整治运行框架。结果表明:未来国土整治的"减压增效"框架,不可能再走以往依靠国土资源开发的老路。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流转、城乡统筹试验区等国家对重庆的政策倾斜凸现在框架构建中的作用;促进增长合作型框架运行模式,把政府权利置换工作与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模式中的政府主要提供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动用社会资源参与区域国土资源的整治;都市圈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区以"减压增效"为主,渝西整治提高耕地系数区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整治增加耕地产出区以"增效"为主,而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整治增加林地分布区以"减压"为主,形成"新框架"下重庆国土资源整治的空间互补格局;都市圈、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以整治恢复重建为主,而渝西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区采取整治恢复措施,各区建立生物篱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并通过廊道将平行岭谷或"孤岛"的生态流流动起来,实现天然-人工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研究有助于服务于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经济梯度的转移,丰富国家层面对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为重庆国土整治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污泥的能源化利用,采用成型干化工艺制备污泥-煤复合燃料,研究了不同污泥含水率,添加比例,冷压成型压力等因素对复合燃料成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燃料的干化特点.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污泥初始含水率60%~70%,成型时固含70%~80%.10~30MPa范围内成型压力对落下强度影响较小.制备得到的成型燃料的落下强度可达到采用商用黏结剂制备得到的型煤水平. 混合成型后的污泥复合燃料,和污泥相比明显有利于水分的扩散和挥发,可在室温及不高于100℃条件下可以得到快速干化,实现污泥脱水及能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生态设计: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凸现。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和生态设计定义谈起,提出了汽车工业生态设计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设计的内涵和战略,从汽车产品生态设计和汽车企业环境经营两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解决汽车工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综合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 2013~2014年两个冬季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比煤改气前期(2009~2011年冬季)各自下降了26.1%、80.2%、11.6%;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物质的总浓度比例下降了20.57%.煤改气工程前后PM2.5中可溶性离子浓度排名前三位的均是SO42-、NH4+和NO3-,但后期SO42-和NH4+占据PM2.5质量浓度比例比前期下降近一半,NO3-质量浓度比例变化不大.从大气物理特性来看,煤改气等工程之后乌鲁木齐冬季直接辐射量提高,且2014/2015年冬季的直接辐射量是过去23年中第二个峰值;2012/2013年冬季能见度平均增加了5.7km,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幅达35.0%;2012/2013年冬季霾日数比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5d,降幅达50%.上述结果说明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源强核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引起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源强的核算对于其污染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物料衡算法、基于原辅材料的排污系数法、基于产品产量的排污系数法、基于废气收集效率及处理效率的估算法、基于排放废气量及排放标准的估算法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及排放源强的核算方法,说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收集、总结了各种核算方法中所需的参数、排污系数的取值,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源强核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可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植被恢复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塔里木河应急输水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应急输水前后主要断面植被恢复状况,分析了应急输水后植被恢复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植被恢复效果、扩大植被恢复面积及有效保护植被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
我国环境标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由立法机构或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和规范的事项所制定的含有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文件总称[1]。  相似文献   
90.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农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氰戊菊酯的真菌DY4,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2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霉属(Geotrichum sp.)霉菌,并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DY4可利用DBP或氰戊菊酯作为唯一碳源,DBP、氰戊菊酯单一存在时,7 d对50 mg·L-1DBP的降解率(84.13%)高于氰戊菊酯(37.07%)的;DBP、氰戊菊酯共存时,对DBP的降解率明显降低,可能是农药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所致.正交试验得到菌株DY4的最优降解条件为无外加碳源、DBP和氰戊菊酯的初始浓度25 mg·L-1、p H 7.5,在此条件下,7 d对DBP和氰戊菊酯的降解率达到65.36%和55.77%,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两者的半衰期为4.46和6.8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