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4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789篇
安全科学   869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452篇
综合类   2768篇
基础理论   644篇
污染及防治   341篇
评价与监测   196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水喷淋作用下建筑通道烟气蔓延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在单喷淋作用下建筑通道内烟气的蔓延特性,并对不同喷淋压力条件下烟气质量流量、温度及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对引起喷淋作用下烟气蔓延速度及烟气成分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喷淋压力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增强,降低了烟气在通道内的蔓延速度;同时,喷淋引起的烟气拥塞增加了流出喷淋覆盖区的烟气的CO体积分数,使得烟气毒性加大。  相似文献   
902.
大家都知道,高处作业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人员从高处坠落,关键安全措施是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的主要目的是,当作业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坠落时,人员的坠落过程被安全带终止,人员悬挂在空中而不是坠落至地面,因而避免对坠落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相似文献   
903.
为探讨交通源对道路沿线大气及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作者采集了道路沿线0、20、50、100、200 m不同距离梯度大气颗粒物(TSP)和土壤样品,分析两者PAHs的含量、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PAHs的RQ-TEQ模型和土壤环境归趋模型估算多环芳烃累积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200 m范围内TSP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2.66~16.31 ng/m3,平均值(8.17±3.51) ng/m3,随着与道路的距离增加,PAHs浓度呈现秋季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春季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50 m范围内变化较大。土壤中∑16PAHs的含量为0.05~2.43 mg/kg,平均值(0.70±0.57) mg/kg,空间变化趋势与秋季TSP中PAHs基本一致,20 m处土壤中PAHs含量最低,这与行道树的遮蔽效应有关。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苯[1,2,3-cd]芘和苯并[ghi]苝等高环PAHs含量在TSP中占比较高,土壤中则以荧蒽、芘、苯并[b]荧蒽、苯并[k]芘等中高环P...  相似文献   
904.
千岛湖配水工程改善了杭州市的供水水质,水源由钱塘江为主转变为千岛湖外调水源为主.以供水管网末端龙头为调查对象,考察了水源切换前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构成特征,并对DBPs存在水平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供水管网终端龙头水在水源切换后水质明显...  相似文献   
905.
通过工业氯丹口服暴露实验,研究了顺式氯丹(CC)和反式氯丹(TC)在家鸡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和在各个器官组织内富集的动态过程.分别测定了未暴露个体和一次性暴露后60、120、160、200、300、500、1000和2000min时脑、肝、肠、肌肉、皮、脂肪等组织和器官样品以及胃部和肠道残余物、排泄物中的氯丹含量.研究发现,暴露2000min后,95%以上的氯丹通过代谢途径被消除,只有少量氯丹通过排泄方式被消除;体内氯丹的消除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研究还发现,在代谢过程中,反式氯丹快于顺式氯丹.另外,在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手性特征,(+)-CC和(-)-TC更易被消除,但各个器官组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06.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07.
为研究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有效性,将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暴露于商品DE-83(主要包含92%的BDE-209、6%的BDE-206、1.5%的BDE-207和0.5%的BDE-208)染毒的沉积物,进行60 d养殖实验。根据暴露期间中华圆田螺体内PBDEs含量与同系物组成的变化,探讨了田螺对DE-83的富集动力学、积累常数以及可能发生的生物转化。实验结果显示,DE-83主要同系物均能够被中华圆田螺积累,但是生物有效性非常低,BDE-209、BDE-207和BDE-206的吸收速率常数(ks)为0.029~0.042 d-1,BDE-207 > BDE-206 > BDE-209。依据动力学参数推算的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非常低,分别为0.05(BDE-209)和0.02(BDE-206和BDE-207)。暴露20 d后,中华圆田螺体内有低溴代同系物检出,其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BDE-209在中华圆田螺体内发生了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908.
模糊数学在湟水流域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模糊数学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9.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 μg·(kg·h)-1和2.8 μg·(kg·h)-1(63 d)增加到16.0 μg·(kg·h)-1和3.2 μg·(kg·h)-1(75 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 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 μg·(kg·h)-1(75 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0.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