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通过监测桂林市2014年冬季大气PM_(2.5)中11种元素的质量浓度,运用富集因子解析其来源,并开展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富集因子10,表明Cd的来源主要是人为源;其他元素富集因子均10,主要来源为自然源。生态危害程度Cd和Hg为极强,Pb为强,As为较强,其他元素均为轻微。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9 385.3,远高于600,生态风险为极强。各元素经呼吸摄入的非致癌风险由高到低为AsCdCrPbHg,致癌风险由高到低为CrAsCdPb;儿童和成人的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68×10~(-7) a~(-1)和3.84×10~(-7) a~(-1),风险甚微。  相似文献   
72.
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涌浪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为例,运用经验公式法和条块运动学分析法两种涌浪计算方法,预测滑坡不同工况下的滑动速度、初始涌浪最大浪高及滑坡入江体积,结果表明该滑坡最大入江体积为420.44万m3,最大初始浪高达21.42 m,涌浪灾害严重,计算结果为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针对当前常规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体现的事后防范、查找失误等模式,提出从柔性工程角度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介绍了柔性、柔性系统、柔性工程等基本概念;将安全视为可变对象,设计出一套主动预防事故的安全管理模式——柔性模型;同时提出复杂系统的动态稳定特性和柔性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力。例举两种柔性模型在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得出所设计的柔性模型在借助现代信息、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于系统中。  相似文献   
74.
岷江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四川环境》2009,28(3):41-45
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岷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的意义。接着根据已有资料对岷江现状进行评价,选定COD为岷江污染物主要控制性指标,确定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各主要参数,建立进行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COD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水容量迭标分析,从而提出COD的削减目标。本研究为有效确定控制岷江水体污染,科学保护岷江水资源,促进岷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文章对废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能有效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合成GLA,生物量达到16.31g/L、GLA含量达到229.72mg/L,COD去除率达到76.31%。可以达到处理环境废水和生产生理活性物质的双重目的,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提供了新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冬季期间大气PM_(2.5)演化的多时间尺度效应,并阐释重度灰霾发生及演化的动力机制,该研究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与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对成都市20171201-20180228冬季期间4个国控监测站点(即大石西路、金泉两河、君平街、三瓦窑) PM_(2.5)浓度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EEMD分解,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良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大气PM_(2.5)演化的主要模态存在准4 h、准8 h和准24 h的平均周期,这些典型周期对应模态的累积贡献率基本上达到95%以上。研究表明,主要模态的准周期变化与各类型生产活动、交通排放紧密关联,这反映了大气系统中人为污染源的周期性输入作用。同时,研究发现,PM_(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波动函数服从幂律分布结构,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进一步基于SOC理论探讨了大气PM_(2.5)浓度时空演化的内在动力规律,结合典型区域气象特征,阐明了冬季期间严重大气污染产生的宏观涌现机制。结果表明,EEMD方法所获得的不同IMF分量可以揭示大气PM_(2.5)时空演化的多尺度特征,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IMF分量之间互不独立,各IMF分量的形成既受到准周期大气污染排放的作用,也受到大气系统非线性SOC动力机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7.
滇池富营养化控制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昆明市最终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然而,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进程发展迅速,严重地制约了昆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迫在眉睫,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为了控制滇池的富营养化,明确治理目标,其控制途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湖泊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多种治理措施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污染源的控制,水土  相似文献   
78.
滇池内环境水生植物除磷除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利用在水体中培养吸收氮、磷物质速率高的水生植物,可以达到一定的净化污水中氮、磷等物质的效果。水生植物包括藻菌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仅常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就有100多种。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Water Plants”中,水生植物包括28种116属,868种种子植物和5科8属154种蕨类植物。每种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但可选用来净化污水的水生植物却决定于它的适  相似文献   
79.
杜娟  陈振翔 《环境科技》2006,19(Z1):105-107
环境生物技术主要由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组成.在此,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在生物监测、重金属污染研究、生物修复技术、废水处理、有害气体处理以及清洁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0.
综合治理滇池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治理为主,生物治理为辅,依据生态规律,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按照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整治措施,使受到破坏的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和恢复,达到综合治理的总目标。滇池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包括点污染源治理、面污染源治理、湖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优化调控、调度四大类、26项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