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扩张中热环境演变及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是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前提.目前对城市扩张与热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基于遥感数据,多源数据应用较薄弱.选取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基于2010年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测定城市扩张及热环境时空演变状况,利用兴趣点和百度热力指数等多源数据,通过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城市热环境响应机制进行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建设用地共扩张200.84 km2,面积和强度呈现“中心和外围较弱,两者之间较强”特征,扩张模式以边缘式和填充式为主.(2) 2010~2020年间,研究区整体热环境恶化,热岛区面积增加282.65 km2,热岛区蔓延与城市扩张方向一致,分布格局由“东南-西北”向“东北-西南”演变;但城市中心区平均温度下降1.09℃.(3)城市扩张与城市热环境恶化表现为强正相关;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对热环境恶化的贡献率为60.40%;各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程度较弱,总体贡献率为39.60%,植被水体降温作用明显,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地表温度共增加0.241个单位.城市扩张过程中地表参数和城市二维形态变化依然是热环境变化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92.
南京北郊雾天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雾天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特征,2007-11-15~2007-12-30在南京北郊进行了PM10分8级粒径多环芳烃(PAHs)成分连续样品采集,由同步气象观测资料选出雾天与晴天样本作为对比,用GC-MS分析其中16种PAHs含量.雾天夜间PM2.1和PM9.0平均质量浓度为120.34μg.m-3和215.92μg.m-3,接近白天PM2.1(126.76μg.m-3)和PM9.0(213.41μg.m-3),昼、夜基本没有变化;晴天夜间PM2.1和PM9.0平均质量浓度为71.45μg.m-3和114.33μg.m-3,高于白天PM2.1(41.02μg.m-3)和PM9.0(74.38μg.m-3),昼、夜变化很明显;雾天PM2.1∑16PAHs为49.97 ng.m-3,是晴天(33.30 ng.m-3)1.50倍,PM9.0∑16PAHs为59.45 ng.m-3,是晴天(40.80 ng.m-3)1.46倍;PM2.1和PM9.0中PAHs单体平均浓度均为荧蒽最高,且雾天(PM2.1为7.98 ng.m-3,PM9.0为9.99 ng.m-3)高于晴天(PM2.1为5.23 ng.m-3,PM9.0为6.77 ng.m-3);雾天PM2.1和PM9.0中苯并[a]芘的浓度为1.77ng.m-3和1.99 ng.m-3,高于晴天(PM2.1为1.46 ng.m-3,PM9.0为1.84 ng.m-3).结果表明,雾过程加重了近地面大气PM2.5和PM10的污染;雾天与晴天PM10∑16PAHs粒径分布的昼夜特征与PM10在2种天气系统下粒径分布的昼夜特征基本一致,均为双峰型分布,分别位于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白天雾过程对PM10及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影响比较大,夜间雾过程则对其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湖北省典型矿冶城市表层土壤采样,测定其中Cd、Co、Cr、Cu、Mn、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比,探究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程度,并定量分析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Cd、Cu、Pb和Zn污染严重且具有类似的污染空间分布,均在工矿活动区域富集,Co和Cu高值区均出现在铜矿附近。Cd、Cr和Cu污染程度较高,对土壤生态环境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研究区内主要受综合采矿源、铜矿采矿-冶炼源影响,对土壤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31%。  相似文献   
94.
通过比较皂素废水、内电解、好氧与厌氧处理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分子量分布以及组成特点,确定皂素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与好氧处理后,COD值有显著减少;皂素废水经过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还生成一些新物质,微生物产物(SMP)。  相似文献   
9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锆改性铝氧化物。在研究其对水中磷吸附特性的基础上,结合SEM-EDS、XRD、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吸附剂的结构组成以及反应前后的表面基团变化,探讨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Power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锆改性铝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在投加量为0.3 g·L~(-1)、溶液pH为7时,磷的饱和吸附量为76.63 mg·g~(-1);pH=4~6时,吸附剂除磷效果较好,在偏碱性环境下,磷吸附量明显降低;Cl~-和SiO_3~(2-)对磷的吸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干扰效果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强。通过材料表征结果可知,吸附剂呈无定型结构,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该吸附剂的除磷机制主要为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6.
石化企业周边采暖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江苏省臭氧污染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较重的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点,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臭氧浓度逐年增高,沿江苏南区域高于苏北城市;臭氧污染主要分布于4~9月,污染较重集中在5~6月。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超过25℃,湿度在60%以下,偏南风(SSW~SSE),风速在2~4m/s时,臭氧超标率最高,易出现高浓度臭氧,从逐月气象因子与臭氧超标率的关系来看,5~6月的气象条件更易出现臭氧污染。研究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臭氧污染防治,前体物排放管控,有较为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