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环境基准的研究在环境科学和环境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基准资料是很重要的科学研究资料。本文简述环境基准研究的一般特点和我国环境基准研究概况,就如何加强我国环境基准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溶液中金属离子和pH对红壤吸附SO4^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溶液中金属离子和pH对红壤吸附SO_4~(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降低,红壤吸附SO_4~(2-)的量增加;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不同,红壤吸附SO_4~(2-)的量差异很大。其次序为Al~(3+)>Zn~(2+)>Na~+。实验结果也表明,当溶液中有Al~(3+)Zn~(2+)离子存在时吸附的SO_4~(2-)较有Na~+离子存在时吸附SO_4~(2-)难被水解吸下来。  相似文献   
13.
热脱附技术一般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异位修复,然而对于受有机物污染较深土壤的原位修复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某退役溶剂厂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为目标污染物,运用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原位修复.本文介绍了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针对场地目标污染物进行燃气热脱附的工程化试验,结果显示热脱附处理后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最高去除率接近100%.本文还探讨了温度、停留时间、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质地对热脱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温度和停留时间相同情况下,含水率较小、孔隙率较大的粉砂土热脱附效果更好.试验表明,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技术处理场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放在与大气、水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订实施了重金属综合防治规划,启  相似文献   
15.
多相抽提技术(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是当前国外修复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技术之一,它通常通过同时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和非水相液体污染物(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至地面进行分离及处理,达到迅速控制并同步修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效果。为了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列举了MPE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原理,总结了MPE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思路,以及MPE技术相对于传统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针对MPE技术的特点,总结分析了针对土壤包气带、含水层性质和污染物特征的MPE技术适宜性评估方法。最后,列举了MPE技术在国内外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选择氯丹、硫丹和灭蚁灵为目标污染物,以实际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对水和土壤泥浆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强化效果优于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X-100强化微米Cu/Fe体系能实现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快速高效降解,最佳TX-100浓度为0.1 mmol·L-1。处理12 h后,γ-氯丹、硫丹和α-氯丹的降解率接近100%,灭蚁灵的降解率达到85.2%。对于土壤泥浆体系,偏酸性p H值对微米Cu/Fe的还原活性有重要作用。加入TX-100显著促进了微米Cu/Fe双金属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还原降解(P0.05)。Cu负载量的提高增强了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当m(土)∶V(水)为1∶5、土中Fe投加量w为10%、Cu负载量为5.0%、TX-100浓度为5.0 mmol·L-1、p H值为4~5时,处理72 h后,γ-氯丹、硫丹、α-氯丹和灭蚁灵的降解率分别为83.5%、68.1%、86.8%和70.1%。TX-100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还原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向污染土壤的监测、生态毒理诊断及修复提供方法和数据,以氯丹、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为供试土壤,测定了氯丹、灭蚁灵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小麦、小白菜、玉米和水稻4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对本场地污染响应十分敏感,处理d 3高浓度组开始出现死亡,此后死亡率随污染物浓度增大而上升,d 14部分高浓度组死亡率达到100%;同一浓度下,氯丹和灭蚁灵对4种植物种子根伸长抑制率均显著大于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率,植物的根生长比种子发芽对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为敏感.4种植物种子对污染场地土壤的敏感性为小麦>小白菜>水稻>玉米.氯丹和灭蚁灵对蚯蚓的毒性要大于对这几种植物的毒性,蚯蚓对氯丹和灭蚁灵的响应更加敏感.因此,蚯蚓作为指示生物,其急性毒性试验可作为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的诊断指标,诊断周期以14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不同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风险,在江苏、陕西、河南、河北开展土壤-农产品(蔬菜和小麦)协同采样,共采集106对土壤-农产品样品,分析了土壤-农产品中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分布、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土壤样品中6种PAEs化合物总浓度(∑PAEs)范围为33.70—895.53μg·kg-1,平均值为152.22μg·kg-1,检出率为100%.土样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 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benzyl butyl phthalate, 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 DnOP)的检出率为100%,其中DBP、 DEHP和BBP是调查区土壤中PAEs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PAEs总量的51.51%、...  相似文献   
19.
在太湖流域西部的太湖与漏湖间的区域内,选择了25个监测点,对6种典型水体中TN,TP及COD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6种水体枯水期TN,TP平均含量都远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含量.枯水期TN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入湖河流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TP含量较高的水体为居民生活区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各水文期不同水体COD平均舍量排序为;枯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丰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和农田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平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周围水体。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邻单胞菌(DLL-1)在土壤中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性能与影响因素,DLL-1菌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与河北砂壤土中均能发挥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农药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农药浓度在1.5-450mg/kg范围内,DLL-1菌作用24h后,降解率达86.0%-95.2%,在模拟水田与旱田试验中,加菌24h后土壤中甲基对硫磷农药的降解率远达到95%以上,而对照试验中降解率仅为18.8%、42.2%,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当DLL-1菌剂用量大于3g/m^2时,在田间土壤环境中即产生明显的强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