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968篇 |
免费 | 17970篇 |
国内免费 | 449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300篇 |
废物处理 | 7035篇 |
环保管理 | 26100篇 |
综合类 | 130164篇 |
基础理论 | 26379篇 |
污染及防治 | 37878篇 |
评价与监测 | 141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519篇 |
灾害及防治 | 9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52篇 |
2023年 | 8426篇 |
2022年 | 9787篇 |
2021年 | 10036篇 |
2020年 | 9013篇 |
2019年 | 9537篇 |
2018年 | 10843篇 |
2017年 | 7346篇 |
2016年 | 8182篇 |
2015年 | 9590篇 |
2014年 | 14867篇 |
2013年 | 12025篇 |
2012年 | 16827篇 |
2011年 | 18122篇 |
2010年 | 13159篇 |
2009年 | 13808篇 |
2008年 | 16228篇 |
2007年 | 15048篇 |
2006年 | 14226篇 |
2005年 | 11964篇 |
2004年 | 10889篇 |
2003年 | 10423篇 |
2002年 | 8590篇 |
2001年 | 6971篇 |
2000年 | 5583篇 |
1999年 | 3409篇 |
1998年 | 2069篇 |
1997年 | 1824篇 |
1996年 | 1875篇 |
1995年 | 1722篇 |
1994年 | 1643篇 |
1993年 | 1333篇 |
1992年 | 1448篇 |
1991年 | 1216篇 |
1990年 | 1181篇 |
1989年 | 1667篇 |
1988年 | 1614篇 |
1987年 | 1488篇 |
1986年 | 1168篇 |
1985年 | 1116篇 |
1984年 | 1071篇 |
1983年 | 1006篇 |
1982年 | 822篇 |
1981年 | 674篇 |
1980年 | 478篇 |
1979年 | 278篇 |
1978年 | 188篇 |
1977年 | 94篇 |
1976年 | 86篇 |
1974年 | 10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双峰驼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特点及其与生物地球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峰驼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特点及与生物地球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从腾格里沙漠西南端开始向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方向延伸形成大约长600km,宽160km的狭长发病区域内,该病发病率为28.8%,致死率达60%,该区土壤、牧草中Cu、P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牧草中m(Ca):m(P)为50:1;病驼全血和被毛P含量亦低于健康驼(P<0.01).因此认为该病主要是由双峰驼食物链中P缺乏所致的一种骨营养不良症. 相似文献
992.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同一干扰体长期连续对植被的影响具累加和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蔬菜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与防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灰霉病对大棚蔬菜生产造成的严重危害,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筛选到4种对灰霉病菌(由Botrytiscinerea引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进行了初步鉴定.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4种生防菌株中尤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LTR2的防治效果为最佳,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994.
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养鱼稻田水体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稻田异养细菌数量为0.280万~30.716万mL-1,高于未养鱼稻田(P<0.05),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稻生长末期>中期>初期;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均较少。养鱼稻田大肠菌群数量为403.6~17934.2L-1,显著高于未养鱼稻田(P<0.01),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稻生长中期>初期>末期。异养细菌数量与鱼产量、总施肥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化肥施用量相关不显著;大肠菌群数量与鱼产量相关显著,与总施肥量相关不显著,但与有机肥施用量相关极显著。养鱼稻田中检测出10个科(属)异养细菌,优势菌为弧菌属(Vib rion)、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995.
由于生产技术、规模和管理体系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小氮肥厂很难达标排放,尤其是废水中的氨氮超标,成为小氮肥最大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咸阳氮肥厂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案例分析指出,推行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达标排放的最佳途径,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清洁生产对企业技术改造、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弦函数变化规律;连续阴雨天甲烷排放通量有逐日降低的趋势,但其昼夜变化缺乏规律性。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主要受0~10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而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997.
采样测定了天津地区2典型鱼塘鲫鱼、鲢鱼、水、悬浮物、沉积物和鱼塘周边表土中的DD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发现,2鱼塘各主要介质以及鱼体肌肉和器官中都富集了较高浓度的DDT。鲫鱼和鲢鱼肌肉中DDT的含量分别为(66.4±2.7)ng·g-1和(24.3±23.4)ng·g-1。肝胰脏、肠和鱼鳃中DDT含量一般高于肌肉,其中肠的富集量最大,是肌肉的3倍以上。生物富集系数(lgBCF)分别为3.7和3.3。2鱼塘鱼体和各相含量有较大差别,鱼塘介质中悬浮物富集浓度最高。表土污染相对严重地区的鱼塘中各介质和鱼体DDT含量均高于另一污染较轻的鱼塘。污染严重鱼塘的DDE/ΣDDT含量比值也相对较高,反映早期污染残留的重要特征。尽管如此,仍然较高的DDT含量以及悬浮物中很低的DDE/ΣDDT含量比值说明很可能还有污染源存在。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国家对流域水质改善要求的逐渐提高,流域污染源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PNTOOLS的辽河流域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源仿真技术,并采用CPNTOOLS软件对辽河流域内一家典型畜禽养殖基地进行了仿真研究,经过多次仿真与数据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该畜禽养殖基地的CODCr,BOD5,NH3-N,TP,TN日排放量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并结合排水量分别计算出各污染物指标排放浓度的区间。结合BAT处理技术对污染物浓度削减进行了计算仿真,并得出了处理后CODCr,BOD5,NH3-N,TP,TN排放浓度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以及排放浓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999.
环保的难处,难在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因为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限制,没有直接的盈利收入。但环保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又是事关当前和未来的大事。如何找到经济建设和环保共同发展的切入点?用有机食品产业经济的理念,建立生态产业链,构建环保和经济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和谐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预测模式,分析不同技术参数对输电线路周围环境工频电磁场强度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优化输电线路的架设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