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针对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现状,识别降本减碳协同效应并开展系统优化分析,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合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碳足迹和经济成本.结果表明,1GWh容量的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碳足迹和生命周期成本分别为-2.33×107kgCO2eq和-33613.15万元.结合碳足迹和生命周期成本二维指标开展减碳效率评估和情景分析发现,相对于现实系统,汽车生产商主导的优化情景减碳效率较低,提高梯次利用比例的优化情景具有最优减碳效率.通过提高梯次利用比例和采用先进资源化技术均能够显著提升退役三元锂电池循环利用系统的减碳效率.  相似文献   
112.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铅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钠(SD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钠(TPA),研究不同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及其修复机理,并与未处理的铅污染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P、DSP、TPA处理后,均能在较短的养护时间(5d)后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最佳稳定率分别达78.98%、86.43%、91.47%,且磷酸盐的作用效果与其投加量呈正相关,稳定化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磷酸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磷酸根与铅离子生成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磷酸铅类化合物,特别是Pb_(10)(PO_4)_6(OH)_2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污染土壤中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介绍上海市松江县五里塘生态场沼气生产系统采用玻璃温室保温,实现沼气周年均衡生产的经验。作者认为,充分利用当地光能资源是实现沼气周年运转的途径,温室的保温是沼气生产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4.
铝铁改性淀粉复合絮凝剂对甲基紫的絮凝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甲基紫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测定絮凝R值、Zeta电位、脱色率与CODCr去除率,研究了自配铝铁改性淀粉复合絮凝剂(CAFS)的絮凝特性,初步探讨了其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该复合絮凝剂为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初期作用机理趋于"吸附电中和",絮凝后期作用机理以"絮凝架桥"和"卷扫网捕"为主,絮凝性能受pH值影响显著.在pH=11.0,投加量为0.330 mg·L-1时,甲基紫处理效果最优,CODCr去除率达41.0%,色度去除率高达98.0%,其絮体形态密实、含水率低.  相似文献   
115.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6.
废乳化液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无动力油水分离器除浮油—破乳气浮—过滤、吸附工艺处理废乳化液 ,取得 COD去除率 99.88% ,实现p H6~ 9,COD<5 0 0 / mg·L- 1排放要求 ,运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7.
赵燕  巧丽潘  吕瑞洪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3):182-183,189
通过对用分析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制成阴离子洗涤剂标准物质与国家标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同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8.
基于GGE双标图和BLUP分析筛选镉砷同步低累积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是中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稻田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为筛选镉砷同步低累积水稻品种,该研究通过测定盆栽、早稻季、晚稻季3个试验环境中18个水稻品种稻米镉砷含量,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分析品种稻米镉砷低累积能力、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进一步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验证...  相似文献   
119.
漂染废水中LAS的电极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目前,检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常采用亚甲兰比色法。该法需用氯仿萃取并反洗,操作繁琐、费时,且由于耗用大量的氯仿,可造成环境污染。用阴离子洗涤剂电极测定LAS,方法灵敏简便,重现性较好,经济,不需使用氯仿之类的有机溶剂。用溴化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铵(新洁而灭)作滴定电极,液膜型阴离子洗涤剂选择  相似文献   
120.
从“大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应用、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合理规划”三个方面,结合粮食安全、防灾减灾、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生态与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的思路,实现双碳目标,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