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随着污水污泥排放量和化学肥料施用量日益增加,是否加重了氮素在地球表层的淋失,导致地下水硝酸态氮的污染?这种污染是潜在的危险?还是已经成为现实?其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又如何?由于地下水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又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上述问题引起环境生态学界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05年10月21日.涟水县红窑镇蔡庄村发生一起非法私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炸毁楼房8间.当事人王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涟水县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烟花爆竹私产私销行为的查处工作,对辖区进行地毯式排查.  相似文献   
13.
污染源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主要用环境监测手段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解决污染纠纷的主要依据,针对污染种类多样性,本文对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的热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我公司设计开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软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本文介绍了合理用能评估软件设计的思路,并把本软件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磷的去除不同于常规化学除磷或生化处理工艺,而是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于一体,即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基质容易达到饱和是人工湿地除磷面临的主要问题,进水水质、水力条件、温度变化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影响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人工湿地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企业清洁生产理论,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从“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出发,详细阐述了污水厂实行清洁生产的途径。指出节约电能、新鲜水、药剂,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的主要出发点。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2008年9-10月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彭水电站蓄水前后坝上和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次监测中,调查江段出现的鱼类共有9科44属6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2种;渔获物中,群体数量主要由体重<50 g的小型鱼类和幼鱼组成,而群体重量主要由<500g的中...  相似文献   
18.
19.
土壤生物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神经高级活动,对土壤中的神经毒性污染物生态风险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基于蚯蚓对白光刺激的厌恶本性,通过振动-白光配对刺激,对蚯蚓进行学习训练,使蚯蚓领会借助加速移动阻止白光刺激的策略,通过蚯蚓到达移动位移阈值的时间测定,对蚯蚓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试,建立了蚯蚓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0.
厘清喀斯特地区非遗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盘点资源现状,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过程,以提高非遗的管理、保护与开发水平.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贵州9个地州市10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层次分明,民俗类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与传统美术类相对稀缺;(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为双核心,中部和东部集聚明显,西部地区分布较少;(3)贵州省近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海拔1400 m以下的喀斯特低山、中低山区域,曲艺类占比最高,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技艺两类分布与主要河流流域拟合较好,民间文学类与明清时期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关联较高;(4)地形地貌、水系、文化、交通、经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