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鄱阳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模拟与氮和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证,通过SWAT模型对2003—2012年十年间入湖的径流、泥沙和面源N、P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2003—2012年面源总氮(TN)、总磷(TP)、硝氮(NO-3-N)、有机氮(ON)和有机磷(OP)面源污染负荷入湖特征呈现出:时间变化上,年际间变化大、年内集中在4—7月入湖,鄱阳湖N、P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入湖面源TN组份中NO-3-N所占比重较高,TP组份中OP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空间分布上,"五河"中赣江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大;修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小,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2.
电压对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500mg·kg-1.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压下的电动修复效率和单位能耗,并结合经济效益找出合适的电压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0V时,去除效率达到89.9%,单位能耗仅为93.04KW·h·g-1.当电压再增大的时候,去除效率提高较小,单位能耗增大迅速,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由于适宜的施加电压和土壤本身性质有很大联系,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确定适宜的施加电压,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134.
简略介绍我国小城市的固体废物区域管理系统,指出在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实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意义,系统论证了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区域管理中垃圾排放量,垃圾产生量的预测等若干重要量指标正确应用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5.
铬(Ⅵ)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业耀  孟凡生 《生态环境》2005,14(6):855-859
用电动方法对铬(Ⅵ)污染高岭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的高岭土的重铬酸钾质量分数为100mg·kg-1。实验研究了铬(Ⅵ)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的可行性,施加电压和处理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阴极电解产生的OH-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以及铬的迁移和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可以有效去除高岭土中存在的铬(Ⅵ),最高去除效率可达97.8%;高岭中六价铬[Cr(Ⅵ)]以含氧阴离子形式存在,在电动修复过程中向阳极区域迁移;用蒸馏水冲洗和醋酸中和阴极电解产生的OH-,可以提高铬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6.
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估目标,确定了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值作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依据,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表征要素,建立了以自然生态指标和环境状况指标为代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成功应用于近两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中,考核结果直接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调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7.
描述微生物降解有机底物和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主要有Monod模型和Heukelekian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求解大多是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由于在变量的转换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使得到的参数结果不准确. 通过将有机物的挥发作用耦合在模型中,并对方程推导求解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值,可以减少参数求解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用松花江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氯苯的动力学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通过推导耦合后的模型求解的参数值能准确地反映试验松花江水中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和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13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利用全国2006—2010年的省级污染物排放数据和生态环境本底矢量数据,构建了以污染风险、容量风险和环境风险敏感度为一级指标项的流域水环境风险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比分级法分别对污染风险和容量风险的二级指标进行了计算,利用GIS对全国环境风险敏感度进行了空间运算,最后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表水水环境风险度的分布情况,并依据风险度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风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风险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东北-东部-南部-西北-西部。该分区方法的结果亦与各地的经济开发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9.
以氯苯为研究对象,利用Ⅲ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第二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断面的归趋过程,计算了氯苯在大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当污染源以20mol/h的速率将氯苯排放至水中,模型输出大气中ρ(氯苯)为1.448×10-2 mg/m3,水体中为9.503×10-5 mg/L,悬浮物中w(氯苯)为3.043×10-6 g/kg(以干质量计),沉积物中为1.270×10-5 g/kg. 其中大气中的氯苯占输入总量的94.931%,说明进入水体中的氯苯在环境系统达到平衡后,主要存在于大气中. 水体中氯苯的分布情况为:水相中占98.362%,悬浮物中占0.020%,沉积物中占1.618%,表明水体中的氯苯绝大部分存在于水相中,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留存量很少.   相似文献   
140.
为测定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ρ(SVOCs)(SVOCs为半挥发性有机物),比较了LLE(液液萃取)和SPE(固相萃取)前处理法提取加标空白水样中ρ(SVOCs)的GC-MS/SIM测定结果,确定并采用重现性好的SPE-GC-MS/SIM法测定了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的ρ(SVOCs). 结果表明,LLE和SPE法对SVOCs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41.8%~121.5%和31.5%~124.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18.0%和0.9%~14.5%,二者回收率相差不大,但SPE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LLE法,SPE法重现性较好,因此采用SPE-GC-MS/SIM法测定2011年2月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的ρ(SVOCs),共检出29种SVOCs,其中ρ(邻苯二甲酸二乙酯)、ρ(∑PAHs)、ρ(硝基苯)、ρ(1,2-二氯苯)和ρ(1,4-二氯苯)分别为1 020.59、532.14、43.39、38.52和19.57 ng/L,均未超出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关限值,表明水节霉发生地未发生SVOCs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