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四子王旗春季气温较低且不稳定,使用地膜后增加了保温、保墒、出苗快全等特点,其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造成土壤中残膜含量显著增多,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土地利用及农业生产等工作。近几年,当地政府大力通过短视频、种植大户培训等方式宣传残膜回收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并取得一定成果。简要介绍四子王旗企业对废旧地膜的加工处理工艺及处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提供实践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2.
二氧化氯对水中流感病毒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MDCK细胞病变程度,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水中流感病毒(包括流感病毒Ⅰ型 、流感病毒Ⅱ型和流感病毒Ⅲ型)的消毒效果.对各种试验条件,如消毒剂投加量、消毒时间 及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液氯(Cl2)消毒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投加量为 40mg/L时,作用20min,ClO2对试验的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灭活效果,且在pH值为3.0~8.0的范 围内均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而液氯在试验的投加量、时间和pH值范围内均不能灭活流感病 毒.   相似文献   
353.
通过研究铅污染废弃稻草基质,探讨了不同w(Pb2+)条件下白腐菌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性能以及发酵基质总重、腐殖酸碳的变化规律,并在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时,研究了白腐菌对发酵基质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在w(Pb2+)为200 mg/kg条件下,白腐菌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较难降解的有机物表现出最好的降解性能,且对Pb2+的钝化作用很明显,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2.36%,32.29%和44.16%;发酵基质总失重率最高达29.89%;w(腐殖酸碳)达142.01 mg/g.   相似文献   
354.
采用2018年三峡水库7~8月(低水位期)和10月(蓄水变动期)对库区支流香溪河和神农溪水文水动力和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分析香溪河和神农溪的叶绿素a等指标在不同调度时期垂向分布特征,讨论不同时期影响其垂向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低水位期香溪河和神农溪的溶解氧、水温、pH值和叶绿素a垂向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各指标在0~10 ...  相似文献   
355.
鄂西北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以鄂西北山区房县为研究对象,利用DEM提取高程和坡度信息,并生成地形位指数,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房县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探讨其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房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高程、坡度及地形位对房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2)水域、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耕地的优势分布区间集中在低地形位区间,园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间集中在中地形位区间,林地的优势分布区间集中在高地形位区间;(3)房县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加逐渐降低;(4)房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数介于1. 275 3~1. 759 3之间,各类用地的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耕地草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56.
南水北调东线湖群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是我国湖泊保护面临的紧迫问题,开展湖泊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湖群-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4月非调水期和10月调水期对调蓄湖群109个样点开展了系统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调蓄湖群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群富营养化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同一水期内调蓄湖泊间水质指标不尽相同,各调蓄湖泊非调水期水质优于调水期,影响水质达标的主要因子为总氮和总磷。调蓄湖群调水期均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非调水期均处于中营养状态,非调水期优于调水期。透明度和叶绿素a是决定调蓄湖群富营养化水平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357.
认识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的耦合作用规律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模型模拟、GIS和多目标情景模拟等方法,在定量分析粮食生产对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响应基础上,分析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关键驱动要素及粮食增产潜力,为流域耕地利用动态调控和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流域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变化空间集聚性显著,耕地量变、耕地利用结构和方式变化幅度分别为39.2%、23.6%和19.3%,上述变化导致粮食减产44.1%;(2)1985~2015年耕地量变对流域粮食减产贡献率为50.7%,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和耕地量变则分别以43.4%和76.3%的贡献率成为前后15年粮食减产的主要驱动因素。集聚在流域北部56.8%的区域受耕地量变影响显著;太湖东南24.3%的区域和杭州-桐乡-嘉善一线等18.9%的区域分别受耕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变化影响较大。随时间变化,耕地量变影响加剧,粮食减幅增加;(3)未来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压力较大,低-中-高方案变动下耕地量变影响范围缩小53.5%,耕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影响区分别增加了2倍和1.25倍,粮食增产区由5.4%增加到54.1%。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对耕地利用变化响应的时空差异显著,未来响应变化敏感区将是流域粮食增产潜力区和耕地利用关键调控区。  相似文献   
358.
针对不同抽水井捕获半径及驻点获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和误差的问题,以潜水、承压水2个类型污染场地为例,分别采用实测法、解析解公式法、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计算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值;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精确度;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的最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承压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小,为3.2%;对于水位降深相对于含水层厚度不可忽略的潜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大,为80.7%;在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时,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值不超过10%。因此,当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符合解析解公式假设条件时,可采用解析解公式法获取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否则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或实测法获取相关参数。研究成果为不同类型污染场地选择合适方法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9.
滇池流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9.2和GIS技术对研究区QuickBird影像图进行下垫面类型分类和统计,在对降雨产流过程及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的降雨总量,定量计算滇池流域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内城镇区域屋顶、庭院、道路、绿地及其他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13.8%、11.6%、5.2%、3.8%及65.6%。2008年滇池流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为2.95×10^4t、1.24×10^3t、103t。滇池北岸昆明主城区内的建成区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的产生量分别为2.39×10^4t、9.89×10^3t、8.24×10^3t,对滇池流域COD、TN、TP的贡献率总和分别为81.2%、79.5%、80.3%。  相似文献   
360.
为解决工作区域搜索待操作目标的不确定性以及单一策略无法解决障碍物区域多搜索目标遍历与避障的问题,提出1种随机与固定搜索相结合的协同巡检策略。该策略在重点监测点通过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及动态权重策略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遍历多任务点进行固定路线搜索;在非重点监测区域为差速转向移动机器人赋予三视野扫描线,并运用其灵活转动的特点进行随机路线搜索;通过交互式人工标记的方法定位搜索目标点并对其进行标记,运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对标记出的多目标点进行遍历顺序规划及D*算法避障到达;通过5个国际通用工程函数仿真测试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结果表明: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能加快收敛速度,增强模型的求解精度,加强算法的稳定性,同时验证随机与固定相结合的区域协同搜索避障巡检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