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废氯气吸收回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废氯气吸收回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广泛应用的碱液吸收法存在运行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废铁屑吸收废氯气且生成副产品聚合氯化铁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饮食业油烟净化工艺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萍  李德生  李安桂 《环境工程》2005,23(2):45-47,51
针对饮食业厨房油烟组成及污染特点 ,在比较现有净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油烟净化新工艺 ,且对油烟净化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净化工艺对油烟的去除效率在 92 %以上 ,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中、小型餐馆使用。  相似文献   
53.
文中对废氯气的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文中涉及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究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柴油、机油为典型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人工模拟污染,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4个土样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维度的差异性,并识别了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群。结果表明:4个土样中可变区的遗传物质,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下产生有效的OTU 944个,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25门、56纲、115目、213科、315属。石油烃类污染可改变原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4个土样中细菌的多样性为机油污染土样(SLO)上层5 cm处未污染土样(TS)中层20 cm处未污染土样(MS)柴油污染土样(SDO),SLO(机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未污染土样(TS、MS),SDO(柴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低;未污染土样(TS、MS)在垂直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分布基本一致,SDO、SLO与未污染土样群落结构相比差异较大,SDO、SLO样本间差异同样明显;识别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属包括Sulfuritalea属、红球菌属(Rhod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Alkanindiges属、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 norank)等7种。研究结果揭示了石油烃类污染对高寒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胁迫作用下产生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群,为该地区进行原位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文章提出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于长城钻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审核标准中,对审核标准、审核主题和审核项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合理分配各审核主题和审核项分值,对下属单位HSE管理水平量化。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特点,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完善新的量化指标;通过两两比较矩阵,对各项审核主题和审核项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各指标权重,解决现有指标受人为的主观因 素影响的问题,增强审核主题和审核项的说服力。选择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审核标准模型,制定合适的审 核主题和审核项,将 HSE管理体系中各项要素在日常管理中量化,方便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最终达到安全 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不透水表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雨水径流污染冲刷模型中降雨强度与污染物冲刷存在的时间差问题,采用有效降雨强度替代降雨强度,建立了径流污染物冲刷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不透水表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SS、COD、TN和TP模拟的相关系数R2平均为0.87、0.81、0.93和0.89,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SS、COD、TN和TP的冲刷系数分别为0.77、0.66、0.92和0.74 mm-1,TN的冲刷系数略高,但总体相差不大。SS、COD、TN和TP均显示了较强的初期冲刷效应,在有效降雨强度为4 mm时,截留初期雨水径流量的35%~40%,即可控制70%以上雨水径流污染物。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研究不透水表面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规律,为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57.
随着音视频编码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传输的实现变得更容易和成本更低,使得视频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上推出满足网络传输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产品也日趋丰富.  相似文献   
58.
59.
基于地基遥感资料的厦门市污染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大气边界层是影响城市环境气象的重要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新型地基遥感数据针对城市颗粒物污染过程开展边界层特征分析,旨在利用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等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探讨边界层内大气运动、温湿条件的变化与近地面污染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地区颗粒物污染过程中,边界层内弱风层厚度较地面风速而言更能够代表边界层内扩散条件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征和预测近地面污染的变化;在局地累积的污染过程中,边界层内存在较厚的弱风层,同时2 km以下的风场有明显的风向转变特征,导致边界层内不存在有效的传输和扩散,另外,污染时边界层垂直温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季的垂直扩散条件,0~3 km温差与PM_(2.5)浓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冷空气过程有将上游污染物向本地区输送的可能,城市边界层在东北大风的条件下伴随着显著的垂直下沉运动,有利于上空污染向下扩散.多源地基遥感数据联合分析能够进一步解释城市边界层内气象条件对于城市大气污染变化的影响,集合各设备的探测优势开展城市宜居和污染气象条件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中最主要的固体废物,其处置是整个污水处理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妥善处置能有效地防止污水处理工程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以天津市汉沽营城污水处理厂为例,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成分类比分析,对其拟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