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PVA(聚乙烯醇)作为载体将降酚菌株Corynebacterium sp.JY03进行固定化包埋处理,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条件,然后对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确定最佳固定条件为:PVA质量分数为6%,菌液量/PVA水溶液体积比为6/30,氯化钙含量为2.0%,钙化交联时间为8 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值为6.5~7.5,在初始苯酚浓度为700 mg/L,装液量50 mL,培养42 h后,苯酚降解率达99.1%。固定化细胞重复利用6次苯酚降解率仍高于85.2%,其性能优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该菌株进一步应用于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中游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丽  包华影 《生态环境》2010,26(6):1358-1362
利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研究了黄河上中游10个沉积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来源和释放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总磷(OP)的含量为82.0~113.5mg·kg-1,无机磷(IP)的含量范围在45.3~76.6mg·kg-1,有机磷(OP)的含量范围在27.6~56.6mg·kg-1。其中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钙结合态磷为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OH-P的含量与活性态Fe、Al含量总和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黄河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工业的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在其进行生产的时候,制造的污染物也会越来越多。在这个对于环保极度关注的时代,本文对于被污染的土壤还有地下水实施修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回顾性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了2013年南京亚青会期间环境质量临时管控措施落实及绩效情况,分析了对改善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较好,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环比7月份,8月份减排 SO2、NOx、颗粒物分别达到715,528与2029 t。环比上年同期,2013年8月份 SO2、NO2、PM10与 PM2.5浓度分别下降22.2%,26.8%,18%与11.6%。企业停、限产优势在于能协同控制多种污染物,但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工地停工控制一次颗粒物非常有效,且易于操作。最后总结了亚青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经验,并提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黄河水体中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沉积物的粒径越小 ,重金属的含量越高 ;(2 )黄河 (清水河段 ) 1 2 0目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分布为Pb:Ⅵ >Ⅳ >Ⅲ >Ⅴ >Ⅰ、Ⅱ ;Ni:Ⅵ >Ⅴ >Ⅳ >Ⅰ >Ⅲ >Ⅱ ;Cu:Ⅵ >Ⅳ >Ⅴ >Ⅲ >Ⅰ >Ⅱ ;Mn :Ⅵ >Ⅲ >Ⅳ >Ⅴ >Ⅰ、Ⅱ ;Fe:Ⅵ >Ⅳ >Ⅴ >Ⅲ >Ⅰ >Ⅱ ;Zn :Ⅴ >Ⅵ >Ⅳ >Ⅲ >Ⅰ、Ⅱ ;Co:Ⅵ >Ⅳ >Ⅴ >Ⅰ、Ⅱ、Ⅲ ;Cd :Ⅱ >Ⅲ >Ⅳ >Ⅰ、Ⅴ、Ⅵ (Ⅰ—水溶态 ,Ⅱ—可交换态 ,Ⅲ—碳酸盐结合态 ,Ⅳ—Fe Mn氧化物态 ,Ⅴ—有机态 ,Ⅵ—残渣态 ) :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空心菜间作降低土壤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菜地中过量的施用氮肥使土壤剖面中累积了大量的硝酸盐,会增加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的风险.选择了深根系的玉米和浅根系的空心菜间作来验证深根系作物和浅根系作物问作将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的假说.结果表明,间作有降低蔬菜地上部硝酸盐浓度和土壤剖面硝酸盐残留量的趋势;与单作种植相比,间作玉米的产量有显著增加,间作空心菜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与单作玉米和空心菜相比,问作五米的根系表层分布较多,间作空心菜的根长密度有所降低.这为降低土壤剖面及蔬菜中的硝酸盐累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催化湿法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中Co/Bi催化剂的回收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硝酸盐熔融法制备Co/Bi催化剂,用于催化湿法氧化(CWAO)处理垃圾渗滤液。对一次利用后的 Co/Bi催化剂进行回收和再生,在反应温度260 ℃、催化剂用量 2 g、氧分压 0. 5 MPa条件下,催化剂的回收率可达到(97. 09±0. 74)%。利用XRD、BET分析方法对新鲜制备、一次回收、一次再生、二次回收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根据表征结果可知催化剂的活性为: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二次回收>一次回收。利用上述催化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降解垃圾渗滤液,在 280 ℃、300 ℃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为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一次回收,而在220 ℃、240 ℃、260 ℃条件下,则是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一次回收,表明低温条件下,一次再生的催化剂和一次回收的催化剂出现失活现象,并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乙酸对苎麻纤维进行改性,获得吸附剂。考察不同改性温度、改性时间获得的改性苎麻纤维对原油的吸附性能,并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保油性能和吸水能力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苎麻纤维变得疏松多孔,与改性前苎麻纤维相比其羟基、甲基、羰基峰值明显减弱,有利于提高苎麻纤维的疏水亲油性;改性后苎麻纤维的吸油能力和保油能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86倍、1.12倍,改性前苎麻纤维的吸水能力为5.908 1g/g,改性后降为0.923 8g/g,因此改性后的苎麻纤维作为油类吸附剂,能够为有效地处理溢油事故提供可能,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与转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玉凤尾蕨和印度芥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研究两种植物在人工添加不同形态(三价无机锑、五价无机锑和三甲基锑)与不同水平锑(白玉凤尾蕨为30和50 mg·L-1,印度芥菜为5和20 mg·L-1)处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不加锑处理作为对照,同时分析锑在两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3种形态的锑均可出现显著的吸收富集,白玉凤尾蕨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16 mg·kg-1和6065 mg·kg-1,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322 mg·kg-1和2663 mg·kg-1;两种植物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能力均为三价锑(Sb(Ⅲ))五价锑(Sb(Ⅴ))甲基锑(TMSb),且主要富集于根部.Sb(Ⅴ)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地上部80%以上转化为Sb(Ⅲ),反映两种植物均具有很强的将Sb(Ⅴ)转化为Sb(Ⅲ)的能力;Sb(Ⅲ)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Sb(Ⅲ)的转化较少,地上部与根部只有不到5%的Sb(Ⅲ)转化为Sb(Ⅴ);白玉凤尾蕨可直接吸收TMSb,并有31%~46%被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而印度芥菜则100%将TMSb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植物对有机锑直接吸收转运并将其转化为三价锑的能力可能是植物对锑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