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超声波去除铜绿微囊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超声波机械效应对铜绿微囊藻的即时去除,发现超声波可以安全、高效地去除藻类。超声作用9min即可降低藻细胞浓度25%左右,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速率常数为0.03006min^-1。在80kHz的频率下,超声处理的最佳功率为80W,最适宜温度为24~33℃。在输人总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处理频次,可提高藻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12.
超声波去除铜绿微囊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超声波机械效应对铜绿微囊藻的即时去除,发现超声波可以安全、高效地去除藻类。超声作用9min即可降低藻细胞浓度25%左右,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速率常数为0 .03006min-1。在80kHz的频率下,超声处理的最佳功率为80W,最适宜温度为24~33℃。在输入总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处理频次,可提高藻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13.
采用MPN法测定浙江-闽北陆架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结果表明,在表层其出现率和平均含量各为84.2%和436.8个(细胞/g(湿重)),浅层则各为42.4%和164个/g,近岸的南区表层和浅层沉积物SRB出现率、平均含量分别为93.0%、576个/g和33.3%、267个/g;远岸的北区则分别为75.0%、302个/g和53.3%、41个/g,分析了SRB含量与相应样品中硫化物、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14.
采用装有GDX-102的采样管,直接常温吸附大气和石油化工排放废气中的苯系物,然后以加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以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七种苯系物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采样──分析的最佳操作条件。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准确测定污染成分等优点,平均回收率可达81.5%,变异系数小于7.8%。在采集1L气体样品时,相应采样速度200mL/min,对七种苯系物的最低检测限可达ppb级。  相似文献   
115.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波  张天柱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32-133,142
在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还没有关于大中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分析。本文运用输出系数线性模型,根据统计资料估算了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TN4、11万t,TP0.60万t,CODl5.62万t。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非点源污染不是辽河流域水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但在辽河的内蒙古段内,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116.
选取涵盖钢铁炼制全流程的典型企业,综合采用不同核算方法估算比较了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结果;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氟聚化合物气袋、SUMMA罐采样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FID/MS)分析方法,对烧结、焦化、热轧和冷轧等工序废气中VOCs浓度水平及排放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厂区VOCs年排放量为430.82t,其中工艺有组织排放占66.0%,储罐18.5%;烧结机头和焦炉推焦排放口VOCs及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高于其他点位;各工序排放的芳香烃占比较高,其中焦化装煤除尘和焦炉推焦排放口芳香烃占90%以上;烧结工序CS2占比最高(36.6%),其次为苯和甲苯;焦化工序占比靠前的物种为1,2,4-三甲基苯、邻甲乙苯、1,4-二乙基苯、1,2,3-三甲基苯和1,3,5-三甲基苯等;热轧工序与其他工序有一定区别,车间无组织排放芳香烃和烷烃占比均在35%左右,排放靠前的物种除芳香烃外还有高碳烷烃,如十一烷、十二烷和正丁烷等;冷轧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主要物种较为类似,均为芳香烃物种,如乙基苯、间/对二甲苯、甲苯、苯和邻二甲苯.不同工艺环节排放物种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以焦化副产物(芳香烃)和烧结燃烧产物(CS2)为主,建议钢铁行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浓度高、活性高和毒性大的组分控制.  相似文献   
117.
陈丹丹  王兵  王波 《环境工程》2020,38(6):115-120
采用Na2SO3氧化法在常温常压下对实验室模拟的高浓度含硫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初始pH和氧化剂投加量对硫化物去除效果及氧化产物产量的影响,并对固相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Na2SO3氧化脱硫电极电动势的理论计算,采用反应-离心分离耦合的方法及时分离目标产物单质硫S0的方式研究了Na2SO3氧化硫化物的反应历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5,氧化剂投加量为5 g/L,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为71.79%,S0产量为603.5 mg/L;采用反应-离心分离耦合的方法及时分离S0,在转速为2500 r/min时,S0产量可提高到819.5 mg/L;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普通反应体系和离心反应强化体系中固相产物均主要为环状斜方硫(α-硫)。  相似文献   
118.
化肥有机肥补贴政策演变过程及配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发达国家是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较早的国家,化肥等各类农用化学品的持续高投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出现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化肥施用及其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治理,在化肥减量使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肥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1978—2005  相似文献   
119.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和排放强度分析,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管理分区,并研究设计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系统开展了流域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排放特征识别与总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四湖流域水环境COD、总氮、总磷、氨氮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4类非点源污染物分别占到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7.6%、 82.2%、 84.7%和50.9%.对四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发达的洪湖、监利、潜江、沙洋地区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贡献源区.根据污染物在流域空间上的排放特征和源强评价结果,将四湖流域划分为3个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即长湖上游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四湖干渠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控制区和洪湖水产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针对不同管理分区分别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基于水质改善和水体纳污能力综合考虑,设计了针对3个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的总量控制方案,分阶段实现监测断面全指标达标和满足水体纳污能力要求.主要污染物中,COD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COD削减量的43%和42%;氨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氨氮总削减量的66%;总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总氮削减量的42%和31%;总磷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流域总磷削减量的53%.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利用人工湿地技术修复水环境,进而建设湿地公园成为一大热点,但人工湿地工艺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湿地公园创新性的采用人工快渗+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修复水环境,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强化,COD、BOD5、氨氮、TP去除率分别达85%~95%、85%~95%、95%~98%、70%~80%,即使低温环境污染物降解效果也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