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明确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多种限制性养分添加的响应,分析土壤中速效养分与全量养分相关关系,以及土壤全量和速效化学计量特征的指示作用,阐明养分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关系的影响.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开始进行氮(N)和磷(P)养分添加控制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N添加、P添加和NP共同添加这4个处理.结果表明:(1)养分添加第4年,土壤N含量显著增加;N添加显著增加土壤N∶P, 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养分添加第3年和第4年,N添加显著提高土壤速效N∶P(AN∶AP);N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而降低土壤速效C∶N(C∶AN);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含量,而降低土壤全量和速效N∶P、C∶P.(2)N添加和P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NH+4-N、AP含量和土壤速效C∶N、AN∶AP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2.
铅、镉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特有的非粮能源植物——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重金属铅(5、10、20、50、80 mg·L~(-1))、镉(0.5、1、5、10、20 mg·L~(-1))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与铅、镉处理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铅处理质量浓度(≤50 mg·L~(-1))显著增加异常发芽率(P0.05)。铅对南荻根长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铅质量浓度达到10 mg·L~(-1)时,芽伸长开始受到抑制;镉胁迫对南荻种子根和芽的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镉质量浓度为0.5、1 mg·L~(-1)时,南荻根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8.8%、10.8%,当镉质量浓度≥5 mg·L~(-1)时,根长抑制率与芽长抑制率均显著增大(P0.05)。铅、镉处理对南荻种子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表明,南荻铅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大于镉胁迫对应的浓度,说明南荻种子对铅的耐性强于镉。铅、镉对南荻种子的毒害作用不可逆。  相似文献   
153.
2019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确定自然解决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领域,并由中国和新西兰担任牵头国家。近10年,自然解决方案理念发展迅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呼吁将自然解决方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标准。本文介绍了自然解决方案的概念、历程与标准,列举了自然解决方案在气候变化、流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从标准规范、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对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有效融合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4.
基于现场采样监测法,对沥青铺路现场和沥青搅拌站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及浓度的监测,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四川省17个城市的沥青铺路排放源VOCs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摊铺过程的VOCs浓度水平为1~3mg/m3,摊铺后浓度水平在0. 1~1mg/m3范围,在施工作业位旁瞬时样品浓度高达10mg/m3以上。沥青搅拌站和铺路现场的主要共同物种为萘、甲苯、间对二甲苯、异丁烷;四川省17城市对应的沥青铺路排放源VOCs的排放量为0. 63万t,主要的活性贡献物种为萘、间/对-二甲苯、顺-2-丁烯、1,2,4-三甲基苯、甲苯等。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对成都市老旧小区、高层电梯住宅等不同居民住宅类型的油烟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时段PM2. 5和VOCs的排放浓度特征,并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到成都市PM2. 5和VOCs的单户年平均排放量。成都市本次PM2. 5浓度在0. 028~0. 745mg/m3,高层住宅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047 kg/a,老旧小区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222 kg/a; VOCs平均浓度在0. 856~3. 695 mg/m3之间,高层住宅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355 kg/a,老旧小区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491 kg/a。  相似文献   
156.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作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指示物种。为了解两栖动物种类、种群数量、生存状态以及受威胁状况,于2016—2018年的4、6和8月对广西大明山样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观测。观测方法主要采用样线法(共布设10条样线),并以人工庇护所法作为补充。观测结果表明,广西大明山样区的两栖动物总计5科14属18种,其中鸭嘴竹叶蛙(Odorrana nasuta)、金秀纤树蛙(Gracixalus jinxiuensis)和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是该保护区的新增物种。不同样线观测到的物种数或个体数略有差异,不同月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呈显著性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间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性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与海拔相关性显著,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没有显著相关性。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生境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来说,大明山样区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趋于稳定,意味着其受保护状况较好。在人为干扰较弱的常绿阔叶林、草本泥泽、竹林区,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比较均匀,而在低海拔山区和农田,两栖动物物种数和香农-威纳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7.
从某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中筛选出反硝化活性较高的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了反硝化活性检测、菌种鉴定和作用机制探索。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在较低的菌浓度(1×105个/mL)、DO为4.2~5.5mg/L的条件下启动脱氮反应,菌株F2、F4、F5在24、48h的总氮去除率分别超过40.29%、67.19%,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在64.21%、83.31%以上;经16SrDNA序列测序和比对,菌株F2、F4、F5分别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布鲁菌属(Brucellasp.)的同源性最高;PCR扩增结果表明,菌株F2、F4、F5中均具有周质硝酸盐还原酶,这几种细菌很可能通过这种酶来实现好氧反硝化。  相似文献   
158.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跟踪废物流向,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我国固体废物种类多、数量大,部分废物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从环境风险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固体废物生产、转移、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一直是环境管理的难点。但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推动固体废物有效利用、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了可能。文章介绍了新加坡利用大数据关联模型分析技术开展共生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及江苏省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开展危险废物转移动态监管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应用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挑战,为固体废物管理大数据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未来固体废物大数据的建设应围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先要服务社会,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其次要服务于日常管理,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辅助决策,落实简政放权,实现智慧管理;再次要服务于环境应急,通过对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分析,整合应急资源,服务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59.
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的产生及处理难点,转筒式离心机的工艺流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经过转筒式离心机的脱水分离,可以减少含油污泥70%~80%的体积,如果后续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可以节约70%~80%的运输费用,同时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3~5倍。  相似文献   
160.
针对油基岩屑脱油残渣末端处置难题,以脱油残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开展了制备复合胶凝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比,探究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脱油残渣对复合胶凝材料基本性能具有负效应,在最佳配比条件下(熟料∶石膏∶脱油残渣∶矿渣=71∶4∶7.5∶17.5),复合胶凝材料性能满足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C 32.5R等级要求。脱油残渣中硅铝质物质在熟料水化产生的OH-和Ca2+作用下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形成部分C-S-H凝胶以及钙矾石,进而与熟料水化形成的产物相互交错生长,赋予力学性能。利用脱油残渣制备复合胶凝材料有效解决脱油残渣末端处置问题,从而为脱油残渣的资源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