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71篇 |
基础理论 | 1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围绕地市级城市如何更好地破解"3+1"工作体系,廊坊市地震局从2011年开始积极探索地震安全城乡发展模式.以2012年1月12日编制出台《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标志,创建"地震安全城乡"工作全面展开.在创建"地震安全城乡"的工作中,市地震局积极探索,扎实推进,狠抓落实,《意见》得到了顺利地实施,使廊坊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一跃步入国家级先进行列.
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工作平台明显提升
沿袭过去的固有观念和传统做法,必然无法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改革创新才能立于时代前沿. 相似文献
42.
当飞机徐徐降落于成都双流机场,扑面而来的是温暖清新的空气和热情好客的人民,在这里,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好像已然久远. 相似文献
43.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各种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等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的选择、测试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塑料标准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酸用量、消解温度及时间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 ng·g-1,加标回收率为89.8%-103.5%,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3%. 相似文献
44.
在贫困乡城转移的背景下,构建理论模型将城市化的减贫效应分解为集聚效应、收入效应和转移效应,对城市化减贫效应的三种机制进行了分解,然后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依次实证检验了城市化整体对城乡减贫的影响、核心城市和二级城镇减贫效应的异质表现,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的不同影响,并利用不同贫困测度指标,分东、西部样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的总体贫困和城乡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且随着贫困的乡城流动,空间相关性趋于增强。城市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减贫的影响存在异质效应。城市化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集聚外部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实现减贫,因此核心城市对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而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对东部城市地区充当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避风港",二级城镇的减贫影响更大。因此,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影响,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贫困的差别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化的契机实现贫困减缓,需要强调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和城市贫困人群的减贫作用,约束城市化要素集聚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等负外部性。同时应在西部地区强调核心城市的减贫效果,着力通过放大要素集聚和生产效率提升对贫困人口收入提升的核心作用。并且,由于贫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未来减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展开。 相似文献
45.
对照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发布的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几种日常最常用的中、小型燃煤锅炉进行了达标排放条件下的地面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表明,在烟气达标排放和常规气象春造成的地面SO2最大落地浓度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的28%以下,远小于规定浓度限值,烟尘的地面影响浓度更可忽略。因此在一般环境影响评价中,只要锅炉烟气做到达标排放,则可不作该两因子的地面浓度预测,由此可大 相似文献
46.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恶化,氮,磷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生脱氮除磷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通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传统工艺和新近发展工艺的介绍和分析,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是其发展的方向,同时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乌鲁木齐市7个检测站点实测数据(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6项常规监测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O_3)的24小时/8小时国家二级标准和AQI分级标准),对乌鲁木齐市2016年空气质量做变化趋势分析。结合乌鲁木齐市气象要素和城市发展数据对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做相关分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做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有:(1)乌鲁木齐市2016年1月,轻度污染天气占整月的3%、中度污染天气占26%、严重污染天气占32%、重度污染天气占39%;工业园区集中的米东区是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区。(2)乌鲁木齐市的城区空气污染物因子和同期气象因素相关性显著;(3)重要污染物企业的空间分布对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空间分布起到绝对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北京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特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大气能见度与湿度等气象资料以及近年来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探讨了北京大气能见度及消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50年来北京大气消光作用存在降-升-降的变化过程,1954~1967年以下降为主,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明显上升,此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气消光作用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能见度变化过程与此相反.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大气消光作用北部及西部山区低于平原区,平原区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即北部平原区低于中部市区,中部市区低于南部平原区.近10年来北京大气颗粒物消光作用区域差异逐渐减小,这与大气污染区域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京大气消光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高夏低,之后转为冬低夏高,对应于大气污染由煤烟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大气消光作用平均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09:00和21:00形成双峰,06:00和16:00处于双谷,但月际差异明显.大气消光作用受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影响显著.高消光作用通常与高相对湿度和高颗粒物浓度有关;低消光作用出现在湿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同时较小情况.相对湿度低于70%时,大气颗粒物消光作用会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明显增强,消光作用与PM2.5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消光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响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