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呼吸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条件下引起土壤呼吸差异性的因素,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土壤碳循环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立于1984 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 年3 月至2012年12 月,利用Li-8100 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了退耕还草(苜蓿)处理和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以及土壤表层(0~5 cm)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以及有机碳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退耕27 a 来(自1984年麦地转化为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苜蓿地(3.55 μmol·m-2·s-1)达小麦地(1.36 μmol·m-2·s-1)的2.61 倍,累积呼吸量苜蓿地(981 g·m-2)达小麦(357 g·m-2)的2.75 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苜蓿地较小麦地2011 年提高24.5%,2012 年提高2.4%。苜蓿地SOC含量(10.5 g·kg-1)较小麦地(6.5 g·kg-1)提高61.5%,微生物量碳(204 mg·kg-1)较小麦地(152 mg·kg-1)提高34%,0~5 cm土壤水分含量同期高于小麦地,但二者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SOC、微生物量碳等是造成二者呼吸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62.
关于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甦  王蕊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125-127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促进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规划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最为经济并且有效的办法。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合理的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热电联产的推广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防治法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清洁能源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4.
模拟条件下侵蚀-沉积部位土壤CO2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土壤侵蚀与沉积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价侵蚀区域土壤和大气之间CO_2交换过程与机制.本试验于2014和2015年雨季(7~9月)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进行,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Lincoln,NE,USA)和土壤温度及水分数据采集器(EM50,DECAGON,USA),测定侵蚀和沉积地貌下的土壤CO_2通量、土壤水分和温度,并采集径流泥沙.结果表明:1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CO_2通量均值依次为1.05μmol·(m~2·s)~(-1)和1.38μmol·(m~2·s)~(-1),沉积区较侵蚀区增幅达31%(P0.05);沉积区土壤CO_2通量温度敏感性(8.14)是侵蚀区(2.34)3倍以上.2侵蚀区与沉积区土壤水分均值分别为0.21 m~3·m~(-3)和0.25 m~3·m~(-3),沉积区较侵蚀区提高19%(P0.05).尽管侵蚀区较沉积区土壤温度稍有提高(7%),但差异不显著.3泥沙中有机碳平均含量(7.26 g·kg~(-1))较试验之初(6.83 g·kg~(-1))提高6%.4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SOC)在侵蚀区和沉积区的重新分布对土壤CO_2通量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王蕊  陈楠  张二喜 《环境科学》2023,44(4):2252-2264
以龙岩市2个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样品174件及谷物类样品87件,利用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开展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和不同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评估,并对比分析Pb、 Cd和As对土壤及农作物污染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等级较低,Cd是主要土壤污染和生态风险因子,对土壤综合污染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55.3%和60.2%.Ⅱ区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等级较高,Pb和Cd是主要土壤污染和生态风险因子,对综合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44.2%和51.6%,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23.7%和67.3%.Pb是主要农作物污染因子,对薏米和水稻综合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60.6%和51.7%.经口-土壤暴露途径下,2个典型地块土壤Cd和As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Ⅰ区土壤Pb、 Cd和As的非致癌风险较小,Ⅱ区3种污染物对总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为:Pb(68.1%)>As(30.5%)>Cd...  相似文献   
66.
文章对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外排废水的来源、水量、水质、处理工艺和达标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厂外排废水处理的中水回用的可行性,证明磨溪净化厂中水可用于厂内绿化,既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又可增加新鲜水资源,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7.
在深入理解重金属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对不同类型的增值型修复,指出在某些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布区和选矿厂,可利用选择性稳定剂、功能微生物和EK-SS等技术形成"抑害扬益"的新工艺,生产出富硒、富锌、富锗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而获利,也可通过提高产出、改进工艺和节省开支等手段,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增值型修复,将赔本的治污难题变成有利可图,形成新的投资方向,吸引市场资金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等。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HSE管理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别体系要素理解中容易产生的偏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
王蕊  刘菲  陈楠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13,34(7):2704-2710
通过批实验,考察了树皮作为固体碳源和反应介质去除地下水中高氯酸盐(ClO4-)的可行性,研究了树皮用量、温度、ClO4-污染负荷等因素对高氯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玉米芯、红薯及马铃薯,树皮可与PRMs结合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ClO4-,可被微生物利用的DOC是影响ClO4-去除效果的制约因素.以树皮为固体碳源,降解10 mg ClO4-需要耗用35~40 mg DOC;当树皮用量增至3∶500时,高氯酸盐的去除速率约比1∶500时提高3倍;若将树皮用量提高至大于5∶500,不能明显提高ClO4-的去除速率.当温度为(38±1)℃时,ClO4-的表观速率常数最大[1.365 mg.(L.d)-1],表观活化能Ea为31.08 kJ·mol-1.树皮支持的厌氧生物法对水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ClO4-的污染负荷较高时,未造成底物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一株黄杆菌及其粗酶液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一株黄杆菌FCN2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该菌株对芘的好氧氧化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分布特征、芘在胞内酶存在下酶促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经驯化、筛选、分离所得的FCN2菌株对芘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反应后10 h内,降解反应近似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性,且随着芘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芘的初始浓度达到200 mg·L-1时,菌体的降解活性被抑制;菌体的初始浓度越大,芘的降解转化速率越快;当菌量达到3.0×108CFUs·mL-1(CFUs colony-forming units)时,芘的降解转化速度不再随着起始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的好氧条件下,最适初始菌量为1.0×108~2.0×108 CFUs·mL-1范围内.FCN2菌株对芘好氧降解起催化作用的活性酶为胞内酶,它对芘降解的催化作用迅速、有效,短时间内即达到分解平衡;胞内酶最适pH值为5,在pH 5.0~6 0之间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胞内酶最适温度为32℃,在30~50℃之间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粗提胞内酶催化芘的好氧降解过程中,米氏常数较小,为1×10-4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1,说明酶与芘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