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态足迹是一种有效的再生资源更新能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其主要用于评估给定年,给定技术条件下生物圈的再生能力能否满足人类消费需求。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假设、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国际组织发布的生态足迹报告以及生态足迹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现有的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22.
土壤对铜和镉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德兴矿区大坞河下游下沽口土壤对铜和镉的吸附特点并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探讨了pH值变化对铜和镉在土壤样品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铜和镉的吸附特性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得到的金属铜和镉的Kf值分别为354.08、34.132;随着pH值的升高,铜和镉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逐步增大,随后降低,pH值与分配系数关系曲线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23.
地下水年龄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阜,同位素和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研究中,其中以对地下水定年的研究尤为突出.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实例,分析得出地下水年龄在评价地下水更新能力,正确认识地下水运动和溶质迁移规律,以及约束地下水模型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对指出地下永定年不仅受到地下水混合作用、气-水-岩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24.
可渗透反应墙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或反应器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填充的反应材料,根据受污染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零价金属、螯合剂、吸附剂或者微生物等是目前的主要选择.污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可渗透反应墙应用的前提;反应材料和系统结构的筛选、反应器尺寸和水力停留时间的确定是其设计的关键;数值模拟、柱体实验是完善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5.
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in aquifer, CAESA)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储层中的渗流条件及地球化学过程是其能否规模化应用的先决条件. 本文在文献计量学分析基础上,系统归纳技术发展历程及场地探索案例,全面整理CAESA过程中储层渗流条件的前期研究,以地球化学过程为关注重点总结储层渗流条件的变化特征,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结果表明:①渗透率、孔隙度通过影响储存气囊压力的稳定性进而决定系统性能,其中渗透率存在适宜区间,渗透率较低将限制气体循环,渗透率较高则不利于维持气囊压力. ②应力变化及地球化学过程均会引起储层渗流条件的变化,地球化学过程影响途径主要包括原生矿物溶解、次生矿物沉淀及氧化反应,CO2组分参与的水-岩反应对储层具有重要影响. 为实现对于储层渗流特性的认识突破,未来应以储层渗流条件、压缩空气储存机制为研究重点,充分结合试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关注储能模式下储层渗流条件变化及非均质性影响,加强针对压缩空气在储层中的动力学、热力学行为研究,明晰地球化学过程对储层条件的关键影响,从储层角度论证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26.
垃圾渗滤液有机组分和氨氮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土柱淋滤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组分(用CODCr表示)和氨氮在不同含水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了延迟因子、COD衰减率和氨氮的单位质量介质吸附量等参数.结果显示,COD在中砂、细砂和粉土中迁移的延迟因子分别为1.13、1.23和1.24,表明有机物在三种实验介质中只发生轻微的延迟作朋;CODCr在三种介质中的自然衰减率分别为50.8%、55.2%和64.8%;氨氮的迁移由于吸附作用发生明显的延迟,其在上述三种介质中迁移的延迟因子和单位质量介质吸附最分别为3.30和194 mg·kg-1、3.91和223 mg·kg-1,以及5.12和280 mg·kg1;饱和条件下渗滤液中的氨氮较难发生硝化作用.上述结果可为评价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7.
浑河冲洪积平原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浑河冲洪积扇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含量、来源及其分布特征,对研究区50个土壤样品、5个地表水样品和22个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污染.表层土壤铅含量较高,在17.72—114.46 mg.kg-1之间,受人为污染影响较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铅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迁移规律与铬、砷、铜等重金属密切相关,受土壤性质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为研究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BCR三步提取法测定了德兴矿区沉积物中铜的化学形态,并对铜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铜的可氧化态>残渣晶格态>酸可溶态>可还原态,铜以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晶格态为主;(2)铜的潜在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平均比例为71.99%,平均浓度为233.88 mg·kg-1,远高于全国沉积物铜的平均值,威胁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安全;(3)铜的酸可溶态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和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与铁锰含量和pH值的关系不明显;可氧化态与铁锰含量密切相关;可还原态与有机质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29.
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方法确定浑河冲洪积平原表层土壤中Cu、Pb、Zn、Ni、Cr、As、Cd这七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分别以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地球化学基线为参比值,结合müller地积累指数法和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中Pb和As污染较为严重,七种重金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Cd是具有相对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的污染因子,45%采样点土壤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  相似文献   
30.
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日益频发,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预警预测能力,快速提升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急需立足环境应急的全过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包括环境风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