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公司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估算.结果表明:1 t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总能源消耗量为6 287 MJ,其中石油消耗量为6 000 MJ,煤消耗量为287 MJ,总的资源耗竭系数为5.77×10-3 a;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428 a-1,其中废塑料运输过程主要引起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90 a-1;工艺过程中主要引起固体废物污染,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0 a-1.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和酸化.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采用2019年渤海四个季节表层的氮磷营养盐数据,对渤海氮磷营养盐浓度、N/P和富营养化状况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DIN和PO4-P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DIN平均浓度表现为秋季最高、冬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而PO4-P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秋季,其他季节浓度相近;空间分布上,DIN及各组分(NH4-N除外)均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虽然在近岸海域如辽河口出现PO4-P的高值区,但PO4-P各季节分布变化较大,并在秋、冬季节出现渤海中部浓度升高的情况,可能是受陆源输入和海洋中磷的内源循环的共同影响;同一季节近岸海域N/P远高于近海海域,渤海近岸海域呈现显著的磷限制,近海海域由于出现大片N/P小于16的区域,可能出现潜在氮限制的现象;富营养化指数(EI)结果显示,渤海富营养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口,该海域常年为中度富营养化区域,过量的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处理味精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鲁冀  何青  王震 《环境工程学报》2012,6(6):1929-1935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模拟废水条件下利用SBR 35 d成功培养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对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高于95%和99%。将该反应器用于处理味精废水,当COD、NH4+-N的容积负荷分别为2.4 kg/(m3.d)、0.24 kg/(m3.d)时,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高于90%、99%和85%。处理味精废水后的颗粒污泥粒径由之前的0.8~2.5 mm减小至0.6~1.8 mm,颗粒结构较之前更加密实。  相似文献   
54.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味精生产废水进行培养,在SBR中以逐渐降低污泥沉淀时间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接种65 d后,出现细小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褐色,95 d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粒径达0.6 mm左右,且周围存在大量原生动物;运行95 d后MLSS提高至8.00 g/L,SVI降至30.00 mL/g左右;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味精生产废水中的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和ρ(NH3-N)分别为80 mg/L和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55.
在清洁生产第7次国际高级研讨会(CP7)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协会(SETAC)发起的生命周期举措,通过以战略和实践的观点看待产品、服务等的整个生命周期,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相似文献   
56.
雷孝平  王震 《交通环保》2000,21(4):18-21
就包装环境有害物质的评价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保障包装货物的安全、清洁与高效运输,并对“化学品全球分类和标识协调系统”,联合国橙皮书的修订及评价标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7.
国内外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主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程线性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努力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它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是循环经济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 扬州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致力于不断探索和总结循环经济的实践,不断加以提高和整合,边努力实践边探索实现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8.
1998年8月18日至23日在香港举行“绿色新希望”’98沪、港、穗环保夏令营活动,此项活动由香港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主办,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团,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中小学协调办公室具体筹划。 “身体力行,由我做起”是这次活动的宗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对未来环境的责任。为此,主办单位在这次活动中为中学生安排了学生  相似文献   
59.
李楠  刘盈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2):707-715
产品碳足迹以碳标签的形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产品供应链,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而有效地促进全球碳减排.然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种类繁多,不同标准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定存在差异,致使其核算结果难于有效对比.本文以胶版印刷纸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最权威的3个国际标准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识别了三者对于8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要素的不同规定,定量解析了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标准规定的差异可导致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GHG Protocol和ISO14067结果分别比PAS2050高61%和49%,其中,"碳存储、消费者交通、固定资产和延迟排放加权影响"4个方面的差异对案例产品碳足迹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按照产品类别制定统一的核算要求是碳标签交流对比的基本前提,明晰的标准规定是降低核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104%,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1 ng·L-1,测定下限为0.4 ng·L-1,与现行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增加了原位吹扫捕集的前处理步骤,因而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不同海区实际海水样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需求,建议在海水水质的汞监测领域能够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