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422.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绞股蓝亚属,攀援草本植物。据统计全世界共有13种,我国有1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国内外(特别是日本)对绞股蓝的药理、化学结构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绞股蓝中含大量的绞股蓝皂戒,这些皂甙不但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而且有多种药理作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23.
以十多年来江汉平原农业地理和涝渍地开发研究实践为基础,综合国内外湿地研究新成果,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南方湿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构想。 地本地区党政军渍灾害严重和生态脆弱化突出的实际,重点探讨了湿地农业关键技术和建立湿地农业开发模式的问题,湿地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涝渍地农业小区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与实施;涝渍地排水改良技术;涝渍地土壤肥力特征及改良技术;适生生物资源的发现、引进与鉴定;主要作物抗涝渍的机理及抗渍高产栽培;涝渍地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涝渍地生态环境异化评价与生态恢复技术。基于江汉平原实际,今后湿地农业必须在国土整治与水资源合理分配、调控技术、选择与培育湿地特色产业和恢复优美环境与确保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424.
425.
介绍了爆破地震烈度和质点峰值震动速度两种对爆破地震动危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矿山实例进行了危害性评价.  相似文献   
426.
427.
随着环境空气污染形势的严峻,国家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大。目前多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采用委托第三方运行维护模式,由第三方负责自动站的日常运维工作,因此环境环保部门对第三方运维的监督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结合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实际,制定了一套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包括管理制度、现场检查、回头看检查、问题通报和年终评价。同时从观察、运维记录检查和现场测试方面重点讲解了现场检查部分的工作内容和评分细则。  相似文献   
428.
为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研究运用坪山新区PM2.5浓度数据,分析该区PM2.5的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对其的影响,坪山新区PM2.5浓度呈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变化特征,表现为秋冬季高、夏季低、春季居中的特点;PM2.5浓度最高出现在12月,最低出现在7月.该区PM2.5浓度日间变化呈双峰分布,7:00~9:00出现短期高峰,夜间21:00~次日4:00出现长期高峰.坪山新区PM2.5超标情况多出现在秋冬季及初春.在超标日期里,区域一般温度较低、风速较小,相对湿度也较低.污染源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坪山新区PM2.5的排放强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南部和东部排放强度稍低.由此可见,坪山新区大气环境亟待提升,需要针对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429.
以封闭溶腔环境和非封闭溶腔环境下的岩盐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率积分法,在修正沉陷预计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土地损毁结果。封闭溶腔环境下沉陷预计参数的修正引入等价采高模型和水砂充填开采模型,非封闭溶腔环境下沉陷预计参数的修正引入等价采高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溶腔环境下的预计结果的最大值存在显著差别,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值取决于溶腔封闭性。在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下沉、倾斜、水平变形、水平移动和曲率的最大值分别为400 mm、0.35 mm/m、0.55 mm/m、180 mm和0.001 1 mm/m2,损毁范围内的农用地均属于轻度损毁;在非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下沉、倾斜变形、水平变形、水平移动和曲率的最大值分别为6 500 mm、0.6 mm/m、9.5 mm/m、2 800 mm和0.02 mm/m2,损毁范围内的农用地受轻度、中度和重度损毁的面积分别为1 095.70 hm2、148.44 hm2和107.78 hm2。通过对比,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矿区的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小于非封闭溶腔环境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结果,在非封闭溶腔环境下岩盐开采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土地损毁,岩盐矿区土地损毁预防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溶腔的完整性和封闭性。  相似文献   
430.
邢东田 《绿叶》2015,(Z1):52-58
有限的环境资源与无限的发展欲求,构成目前发展模式的最大悖论。在无限发展的GDP与消费主义模式中,食物的生产与消费彻底背离人类健康生存的本来要求,陷入了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怪圈,不仅危害舌尖安全、制造疾病,还大量耗费化石能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要GDP还是要生态?要享乐还是要健康?我们必须做出抉择。只有彻底批判与否定无限发展模式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潘多拉怪胎,建立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模式,走生态文明之路,才有可能扭转目前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舌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