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是评价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998~2004年间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各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在时空发布上差异巨大,在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往东南逐级变好的趋势,西北最差.在时间分异上,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布,尤以北方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积累的大量环境数据 ,围绕西部生态环境网上服务系统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 ,基于Web技术对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整体组织和设计 ,并对其实现技术、功能、过程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该系统可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的环境遥感应用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水平,应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与地面环境监测相结合,建立一套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应用平台,使遥感技术进入环境保护领域的实用化阶段。文章指出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应用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指标与监测、运行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卫星遥感环境监测目标的确定、卫星遥感环境业务化监测目标的波谱数据库的建立、卫星遥感环境业务监测应用平台的业务内容、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深化了我国的卫星遥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估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依据生态供受体理论,针对土壤保持服务对应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从水土流失的供体(水土流失量)、受体(人口密度)、辐射传输(距离水体距离)三个方面构建模型,分析土壤保持功能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全国潜在侵蚀量577.34×1010t/a,潜在土壤侵蚀随着坡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98.98×104km2,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黄土高原东部,东南地区的浙闽丘陵,东部地区的鲁中山区、鲁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稳定性差等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维持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极为重要;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维持该地区土壤保持功能非常重要.对比常用的生态保护功能模型,供受体理论模型除考虑自然影响因素之外,突出了人类活动的因素,对评估生态保护功能与水土保持生态风险更客观.依据供受体理论构建的土壤保持模型适用于土壤保持功能和土壤潜在侵蚀风险的评估,可作为评估生态系统安全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结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今后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业务系统,研究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和流程,并以宁夏为例,验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的方法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为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提供了思路;使用该技术方法的作业效率相比人工解译提升了2~3倍,提取的宁夏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准确率达到66%,人类活动提取准确率更是达到95%,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需求;宁夏55%的县(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发现新增和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中部分布较少,其中彭阳县、沙坡头区和中宁县人类活动影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6.
水体颜色是判断水体质量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水色异常是进行水质评估和水体污染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法。基于盐城市废黄河入海口处的GF1-WFV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影像自身光谱特征来构建水色异常判断函数,对研究区域的水色异常进行快速提取和定位,并比较分析了基于单景影像特征和多景影像特征设置判断阈值的提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基于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可有效提取出未知类型的水色异常信息;与基于单景影像设置的判断阈值相比,基于双景影像设置的判断阈值更合理、更适用,提取速度更快,提取范围更精确,Kappa系数为0.80;另外,采用合适窗口大小进行均值滤波处理能有效防止提取结果细碎和斑块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 1 995年和 2 0 0 0年TM卫星影像资料 ,对三峡库区 5年内的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时期库区土地覆被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转化 ,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 ;其次是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 ,有林地向灌丛转化 ,以及草地向林地转化。土地覆被的这种变化说明 ,三峡库区近几年来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 ,仅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天地一体化”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是尾矿库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尾矿库存在的环境风险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建立了基于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为一体的"天地一体化"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特别考虑了外在地理时空环境因素和内在管理方面的控制机制因素,具有很好的时空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尾矿库运行管理者对降低环境风险的主观能动性;在评价模型的选取上采取相对评估模型,可操作性强。通过在贵州的示范应用,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建立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特点,借鉴"一张图"的基本构架和设计理念,立足于对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支撑,设计并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系统,克服了以往生态环境调查评估系统"重调查、轻评估"的局限,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今后,应加强"一张图"系统的调查评估支撑能力建设;强化调查评估成果应用,为生态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保障和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20.
面向生态监测与管理的国家级土地生态分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能够为生态监测和管理提供有用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生态的持续、快速、动态监测。土地生态分类体系是实现生态遥感的基础。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土地分类系统基本是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或资源调查的角度设计的,尚不能满足宏观生态和管理的需求。该研究提出的面向生态监测与管理的国家级土地生态分类方案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