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成都经济区典型地貌单元(平原区和丘陵区)采集春季和秋季样品,共计52件农作物样品和100件土壤样品,通过美国EPA8080A方法测试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以研究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污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DDT含量高于HCH含量;平原区绵竹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丘陵区盐亭县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在平原区的绵竹市,秋季采集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春季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在丘陵区的盐亭县,春季采集的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秋季样品中含量。农作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各种作物浓度均未超标,但对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油脂含量高的粮食作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叶类蔬菜和果实类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地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有机氯农药施用是造成两个地区春、秋季土壤含量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而植物的吸收方式、OCP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农作物中OCP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应用GC-ECD的方法,研究了绵阳市典型土壤垂直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游仙区耕田区HCH含量最高,其次是三台县耕田区,江油市。表层土壤(0~5 cm)中,三台县DD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同一层段的含量。表层土壤(5~20 cm)中,游仙区耕田区DDT含量最高,其次是三台县耕田区,江油市。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在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总体上是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降低。HCH的4个异构体的残留量与工业组成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三个土壤柱中,γ-HCH的质量分数最高,而δ-HCH的最低。p,p′-DDT/p,p-′DDE的平均值分别为:0.14,0.03,0.59。表明江油市和游仙区目前土壤中检测到的只是过去使用后的残留物。三台县有新的DDT输入。  相似文献   
8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是评价、考核空气质量状况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状况下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各个国家或组织在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标准状态(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定义。但是,由于标准状态定义不同,即使是同一环境状况下的同一实测结果进行标化计算后的污染物浓度也不相同,达不到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建议中国在未来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所采用的标准状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4.
福建省是我国有名的茶业大省和茶业强省,茶叶产量占全国20%,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位于闽南的安溪县108万人口有80万人涉茶,而位于闽东北的宁德是全国著名茶乡之一,全市茶园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近年来,福建茶叶饱受国外绿色壁垒限制,其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评价高位池养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脂肪酸分析和土壤酶活测定比较海南岛白马井镇高位池土壤与原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高位池土壤的pH值和盐分含量显著升高,有机质和总N显著下降(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高位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都显著下降(P<0.05),尤其真菌急剧下降(P<0.05),放线菌未检测到.土壤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高位池土壤中也显著下降(P<0.05).总之,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变化,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在高位池土壤中都显著下降,表明长期的高位池养虾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86.
薪柴和经济作物秸秆燃烧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薪柴及经济作物秸秆在中国农村地区仍普遍使用,其燃烧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当前对其排放特征研究仍比较薄弱.本研究选取了3种薪柴(白杨树、杉木和柑橘枝)和6种经济作物秸秆(黄豆秆、芝麻秆、玉米棒、棉花秆、花生秆和玉米秆),通过实验室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用Tedlar袋和Agilent 7820A/5977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采集和分析了烟气中102种VOCs组分组成,并对不同类型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燃烧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差异,乙烷(11.1%)、反-2-戊烯(15.4%)、乙烯(8.3%)和二氯甲烷(11.9%)是白杨树和杉木燃烧排放的主要VOCs组分;甲苯(49.8%)是柑橘枝燃烧排放的VOCs含量最丰富的物种;乙烯(11.8%~17.5%)和丙酮(9.2%~14.7%)是秸秆类燃料燃烧的主要VOCs组分.玉米秆、花生秆和柑橘枝具有相似的VOCs源成分谱,分歧系数小于0.1.本研究及已有报道中的生物质燃烧排放苯/甲苯比值范围是0.030~6.48,在开展源解析研究中,采用苯/甲苯比值大于1认定为受到生物质燃烧排放影响值得商榷.烯烃、含氧VOCs和芳香烃对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分别为30.6%~80.3%、 6.5%~21.0%和3.8%~56.5%,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比例超过10.0%的组分为乙烯、丙烯、反-2-戊烯、顺-2-戊烯、甲苯和丙醛.  相似文献   
87.
采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聚集区和参照区表层沉积物样品共17个,并用GC-ECD测定其有机氯农药含量,探讨了聚集区和参照区沉积物中OCPs的含量、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污染物主要为HCHs和DDTs,由于鸟类对OCPs的生物传输使得聚集区沉积物中β-HCH和p,p'-DDE的含量明显大于参照区。聚集区沉积物中OCPs含量呈由边缘向湖心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聚集区沉积物中DDE占DDTs的50%以上,DDTs、HCHs的组成特征表明OCPs主要来源于以前使用的农药的残留,林丹代替工业六六六在使用。风险评价表明,聚集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高,主要为DDT污染。  相似文献   
88.
土-气交换是控制有机氯农药(OCPs)在地区和全球尺度上迁移传输和环境归宿的关键过程。本文对OCPs土-气交换的研究方法、交换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研究方法主要有土-气分配系数(KSA)、逸度商(fS/fA)及逸度比率(ff)、土-气交换通量、农药手性分析以及环境模型等;OCPs土-气交换现状表明,土壤仍是OCPs主要储存地;而影响OCPs土-气交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土壤有机质以及化合物的辛醇-空气分配系数(KOA)。最后,针对目前OCPs土-气交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深入开展该研究提出了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9.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孔祥胜  祁士华  蒋忠诚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1):3905-3915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在铜胁迫下,以水培的方法,对污染区、非污染区海州香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叶绿素(Chl)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μmol/L和45μmol/L铜处理下,污染区、非污染区海州香薷Pn均显著下降,但是污染区Pn下降了16%~27%,非污染区Pn下降了56%~62%。此外,非污染区海州香薷Gs、Ci均明显下降,Ls明显上升,Chla、Chlb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5μmol/L铜的Chla含量除外),表明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但是,污染区海州香薷Gs、Ci、Ls上升或轻微变化,Chla、Chlb含量均明显下降,表明其光合作用可能不存在气孔限制,同时Chl含量明显下降可能是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此研究揭示了金属型植物光合作用差异及其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可为进一步查明其生长限制因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