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91.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TA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性强,出水水质好。在有机负荷为3.55kgCOD/m3d时,系统出水CODcr稳定在120mg/L以下,COD去除率高达95%以上。同时构建了MBR系统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2.
通过污灌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污染调查试验及试验论证,预测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资源化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3.
碱性土壤锌镉比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镉(Cd)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锌(Zn)与Cd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探究了北方碱性小麦土壤锌镉比(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负相关.施加硫酸锌(增Zn)及深翻耕措施(降Zn)均能显著提高土壤Zn/Cd,并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其中,增施100 mg·kg-1的Zn2+,可将土壤Zn/Cd增加61.2%,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9.28%;将土壤0~30 cm及30~60 cm土层互换的深翻耕措施,可将土壤Zn/Cd增加45.8%,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3.5%.综合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数据,发现当土壤Zn/Cd小于50时,小麦籽粒Cd含量全部超标且有98.4%的样品超标1倍以上;而当土壤Zn/Cd大于100时,小麦籽粒Cd含量超标风险显著降低至11.9%.该阈值的确定对于小麦Cd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4.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Cd2+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研究了乳化剂、致孔剂和外水相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条件下合成的MIP微球的粒径为1~3μm,并且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对比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合成的MIP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MIP Cd2+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P对Cd2+的吸附和解吸具有较快的传质速度,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可考虑将该吸附剂用于废水中的Cd2+吸附与去除.  相似文献   
395.
为优化液态CO2相变爆破钻孔布置参数,研究双孔同时起爆应力波的传播特征、控制孔对煤体裂隙扩展规律的影响,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单孔爆破、双孔不同孔间距爆破及添加控制孔爆破的裂隙扩展特征,并在山西某矿15号煤层进行液态CO2相变致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2单孔爆破的有效致裂半径为2.16 m;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为2.54 m,较单孔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17.59%。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大,两炮孔中间连线贯通区由完全贯通演化至非连续贯通,当孔间距为5 m时,致裂效果最好。含控制孔爆破较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8.27%,控制孔主导了爆生主裂隙的定向扩展及孔壁环向裂隙的生成,裂隙扩展速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显著增加。液态CO2相变致裂后,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了2.68倍,平均瓦斯抽采流量提高了6.0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