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强化ABR)在稳定运行期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的表观形态、流变及微生物种群特性.结果表明:强化ABR对进水COD的平均去除率达81.05%,其中第1、2格室对进水COD去除起主要作用.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表观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第1、2格室污泥表面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第3、4格室则以丝状菌为主;不同格室内污泥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黏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近一定值.反应器不同格室内的优势细菌以水解、酸化菌为主,而优势古细菌以乙酸型产甲烷菌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优势细菌和古细菌在不同格室内的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强化ABR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文章重点分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剖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形势,在介绍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工程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重点攻坚,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33.
在水质监测及诸多行业的工业废水监测中,COD是一个必测项目,微波密封消解测定COD是一种新方法,此方法与国标(GBll914—89)重铬酸钾法回流测定COD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快速便捷等优点,其测定结果同标准重铬酸钾回流法相比对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但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提高测定COD的工作效率,必须严格把握好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神农架作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如何在旅游生态公路建设中使神农架成为一个开放的资源管理及生态保护基地.同时提出了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案.  相似文献   
35.
结构物震害预测的灰色贝叶斯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物震害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棋于贝叶斯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充分考虑到某类结构物震害所表现出的共性和某一特写结构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作出较全面的反映结构物实际状况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36.
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方法检出限为3 mg/kg,实际土壤加标回收率为95.5% ~108%,精密度(RSD,n=6)为2.4% ~8.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与红外分光光度法有较好的可比性,满足土壤中石油类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7.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阿特拉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土壤中微量阿特拉津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0 nm条件下,在12.5~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出限0.18×10-3 mg/...  相似文献   
38.
采暖期重污染天气频发,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难点。汾渭平原刚被划为中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基于2014—2018年PM2.5、SO_2、NO_2、O_3和CO等污染物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分析了汾渭平原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采暖期PM_(2.5)、SO_2、NO_2和CO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非采暖期PM_(2.5)相比采暖期低42%~54%,采暖期SO_2、NO_2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是非采暖期的2.7、1.5、1.6倍,而非采暖期O_3平均浓度是采暖期的2.2倍;(2)PM_(2.5)和SO_2为采暖期首要污染物,O_3为非采暖期首要污染物;(3)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三省交界处和临汾的PM2.5浓度均较高,采暖期气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非采暖期基本相似,其中SO_2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山西境内河南境内陕西境内;(4)采暖期PM_(2.5)与SO_2、NO_2、CO浓度均呈正相关,与O_3呈负相关,非采暖期SO_2、NO_2和CO随PM_(2.5)浓度呈一致变化趋势,均先上升后下降,与采暖期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5)采暖对PM_(2.5)和SO_2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4.9%和42.1%。  相似文献   
39.
中国各省区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直接因素,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空间分布规律是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通过选取Super-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来测算中国31省2007~2016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演变状况,以求研究结果为制定有差异的区域集约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我国多数省份的工业用水处于无效率状态,同时高效率中心由东向西转移;(2)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关系不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RD投入占比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影响,工业用水效率会降低;而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正向影响,促进工业用水效率提升。(3)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城镇化率、RD投入占比和人均教育支出对工业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影响高值区主要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在东部沿海;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和地区常住人口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一种演变的状态,随时间发展影响高值区和低值区都发生了中心转移。  相似文献   
40.
青岛海上安全监督局成立于1987年3月1日,是在原青岛港务局所属港务监督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在交通部领导下,对所辖海区和港口的交通安全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为部直属一级行政单位,实行交通部、青岛市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