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9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44篇 |
综合类 | 179篇 |
基础理论 | 48篇 |
污染及防治 | 4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太湖流域源头南苕溪河口生态工程恢复及其初期水质净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太湖流域源头溪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和生态拦截净化较弱的问题,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于南苕溪人青山湖水库河口处对河道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山溪性河流水文水动力特征,通过构建、稳定和保护河口与滨岸带生态系统实现河道恢复目标.所采用关键技术包括:合金钢网石兜抛石技术、深潭-浅滩/塘-洼地组合净化技术、分流沙嘴技术、T-型乱石抛筑透水坝技术、河岸侵蚀面防侵蚀的浅滩沙洲场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水生植物恢复技术等.对河口生态工程区进行连续9个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上段浅滩及分流沙嘴区能有效复氧,提升pH值并降低电导率,同时对总磷、活性磷和悬浮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中段深潭区通过强化的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去除铵态氮与亚硝态氮;下游T-型坝能较好地拦截并沉积河口冲刷物质,但需对其定期清理以防引发二次污染.河口生态工程运行初期较好地改善了河道结构并提升了河流自净能力,对河流生态恢复最具指示作用的水质指标溶解氧饱和度、铵态氮去除率在工程实施后较工程实施前平均分别提高了14.5%、14.7%. 相似文献
392.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数以千万计。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千千万万个物种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怎样去保护众多的物种?本刊特组织主题系列文章,分期刊登。 相似文献
393.
消防给水设备自动巡检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消防给水设备在日常维护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对如何实现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全系统自动检测和监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94.
395.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这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 sp.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95.7∶5.8∶1.8∶1). 相似文献
396.
洞庭湖浮游植物增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水质监测资料表明,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而营养盐赋存形态及其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洞庭湖尚未见报道。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及主要营养盐赋存形态与含量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藻类增长的生物学(NEB)评价方法对限制浮游植物增长的营养盐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各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污染物总氮(TN)和总磷(T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90 mg·L-1和0.093 mg·L-1,溶解态无机氮(DIN)平均占ρ(TN)比例为87%,溶解态总磷(DTP)平均占ρ(TP)比例为70%。洞庭湖水体中,DIN是TN的主要贡献者,且不同形态DIN的贡献大小依次为ρ(NO3--N)〉ρ(NH4+-N)〉ρ(NO2--N);磷形态组成中,TP主要以溶解反应性磷(SRP)存在。春季洞庭湖水体中ρ(TN)、ρ(TP)较高,这一结果可能源于春季面源污染。洞庭湖水体中ρ(Chla)与氮显著正相关,与磷显著负相关。NEB 实验结果表明氮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幅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而磷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有时出现抑制作用,硝态氮与磷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氮可能是洞庭湖浮游植物增长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这一研究暗示在洞庭湖富营养化控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氮的控制。 相似文献
397.
398.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优选出了其监测因子,以期通过这些因子的监测,可以较全面、准确地反映长江中游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9.
针对一种用于小流量分散型污水处理的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在持续近1年的运行监测和工况优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曝气时间比、混合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组合工况下该生物反应器去除COD、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可以维持高的污泥浓度,进而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脱氮效率可通过调节工艺运行参数来提高:在进水流量一定时,减少曝气时间比(即增加停曝时长);在曝气强度一定时,调低混合液回流比;当进水流量升高时,同时增加曝气时间比与循环时长.当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后,在水温17.4~28.6℃、曝气时间比0.5、曝气阶段平均溶氧浓度约1.0 mg·L~(-1)、总HRT 16.6 h、混合液回流比1.5条件下,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0%、70%~80%、80%,出水COD、NH_4~+-N、TN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指标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