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568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有机碳源和溶解氧对亚硝酸盐生物硝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纯化分离到高活性硝化菌株N-20(Nitrobacter sp.),在一种新型材料Carbon Foam的表面挂膜;通过对菌株N-20进行摇瓶试验,选择添加有机碳源的种类,将其在pH7.5~8.0、温度28℃的条件下,分别以NaNO2和K2HPO4为氮源和磷源,通过生物滤塔中的液相连续试验,考察在不同DO的条件下有机碳源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DO≥2mg/L,葡萄糖低于20mg/L时,生物滤塔内可进行正常硝化,NO2^--N的硝化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硝化去除率下降到70%;DO≤2mg/L,葡萄糖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增强,当葡萄糖为200mg/L时,生物滤塔中NO^2-—N的硝化去除率仅为32%。  相似文献   
182.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显示京津冀工业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东北部、西南部的工业污染高值集聚区以及中南部的低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从资本、劳动力、科技创新和政策调控等供给侧要素出发,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京津冀工业污染与资本、劳动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科技...  相似文献   
183.
为揭示水生植物分布对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6月在滇池分别采集有植物区域和无植物区域的沉积物柱状样,检测间隙水及上覆水中DTN(溶解性总氮)、NH4+-N、NO3--N和DON(溶解性有机氮)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垂向变化特征以及水生植物对间隙水中各形态氮的释放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①水生植物改变了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规律,并且这种改变随湖区不同而表现不尽一致;②水生植物显著降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DON的贡献率,有植物分布区域ρ(DON)对ρ(DTN)的平均贡献率为41.05%,无植物区域可达58.48%;③水生植物显著抑制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释放,促进了DON的转化,同一采样点有植物区域NH4+-N和NO3--N的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分别比无植物区域平均降低了87.52%和91.99%;④水生植物生长显著削减了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质量浓度,其中ρ(DON)的削减率达到了53.27%~80.42%. 研究显示,水生植物根系作为微生物和多种活性酶的主要载体,为沉积物有机氮的矿化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4.
文章利用基于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产品评价辽宁省近40年(1979~2015)来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土壤水分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采用了一种具有时-频多分辨功能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来更好地研究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发现辽宁省年平均土壤水分随着时间具有波动降低趋势,并伴随有10年和20年左右的两个主要周期;从季节上看,四个季节的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十分剧烈,春夏两季土壤水分呈现出增加趋势,秋冬两季的土壤水分呈现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5.
焦立新  孟伟  郑丙辉  赵兴茹  张雷  秦延文 《环境科学》2010,31(10):2321-2326
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入海河流与河口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以及吸附参数与沉积物有机质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he在所有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能由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其中,线性分配系数KD值变化在58~743L·kg-1之间,与TOC、TN、DOC、Phe、C/N和DOC/TOC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Freundlich吸附能力参数KF和KFOC值分别在75~367μg1-N·kg-1·LN和2253~34743μg1-N·kg-1·LN之间,均与DOC/TOC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其它有机质参数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沉积物的解吸等温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并且具有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有机质的含量和性质均是影响Phe在沉积物上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对于频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流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6.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4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水热因子进行了野外测定,应用2种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指标对草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an′tHoff模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显示出冬季的Q10值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应用Arrhenius模型求算的不同季节的Q10值变化不大.在>5℃时,Q10值的变动范围,Van′tHoff模型为1.60~2.03,Arrhenius模型为1.48~1.67,略高于全球平均值;2种模型均对水分的变化比较敏感,表现为Q10值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7.
公路边土壤和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及临界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距公路5、10、50、100、200m准备收割的稻田中同时采集土壤及稻米样品。对2条公路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大多集中在公路两侧50m左右的范围内。土壤自身性质对路边土壤及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具有显著影响。经壤水稻中铅的累积量小于重壤水稻土,但轻壤水稻糙米的含铅量却高于重壤。轻壤中土壤含铅量和糙米含铅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探讨了公路边土壤的临界含量问题,推算出轻壤中此值为58mg/  相似文献   
188.
弹药环境适应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环境适应性是装备(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弹药是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弹药的环境适应性好,其储存寿命就长,反之则短.弹药的环境适应性不但涉及加工制造,更主要的在于研制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在研制过程中,弹药环境适应性设计不但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等主要的环境因素,还需要特别重视材料、涂镀层、部件的耐蚀、耐老化性能,材料间的相容性,包装的影响等问题.为了提高弹药环境适应性的设计水平,还需要开展弹药的自然环境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弹药的环境适应性.建议开展弹药的环境试验、研究,切实提高弹药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89.
澳门半岛交通噪声模拟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噪声是澳门半岛最主要的环境噪声源。本研究在国际上通用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STAMSON的基础上 ,根据澳门半岛封闭型道路的特征 ,建立了封闭型道路交通噪声计算机预测模式 ,经过实测数据的验证 ,模型预测结果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精度要求。利用建立的交通噪声预报模式 ,计算了澳门半岛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噪声水平 ,定量评价了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最后 ,根据澳门半岛交通密度高的特点 ,提出了新的环境噪声标准建议 ,并给出了逐步改善环境交通噪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0.
传统城市发展理论认为,空气污染会导致人口流出。然而,本文以城市雾霾数据为例,分类别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后发现,空气污染会促进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形成拉力效应),非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出(形成推力效应)。拉力效应与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不符。本文认为,当城市间收入差距过大时,流入居民会形成高水平的收入预期,促使其愿意承受更严重的空气污染,该预期可量化为空气污染的拉力效应。据此进一步研究收入水平对推拉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随着收入水平上升,其能放大百强城市的拉力效应和非百强城市的推力效应,即进一步促进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和非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百强城市和非百强城市分别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科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