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水化学指标和空间距离对乐安江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乐安江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特征,探讨水化学指标和空间距离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于枯水期(2016年12月)和丰水期(2017年7月)对乐安江15个采样点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检测了水体NO~-_3-N、 NH~+_4-N、 TP、 DOC、 SO■、 Cl~-、 Cu、 Zn等水化学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特征,Mantel Test分析了水化学指标、空间距离(采样点干流长度、平均河网长度、累计河网长度和流域子面积)与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乐安江水体浮游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丰水期均高于枯水期,丰富度随流向逐渐升高,多样性下游最高,中游最低.②枯水期丰度最高的细菌门类是Proteobacteria,其次是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枯水期Proteobacteria中下游显著高于上游,Bacteroidetes中下游显著低于上游,Actinobacteria上游显著高于中下游.丰水期丰度最高的细菌门类是Actinobacteria,其次是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丰水期Actinobacteria丰度先降低后升高,中游丰度显著低于下游,其他河段无显著差异,Proteobacteria丰度随流向逐渐降低,Cyanobacteria丰度中游最高,并且显著高于下游地区.③非淡水细菌占所有细菌丰度的比例沿流向逐渐增加,丰水期均值(62.94%)显著高于枯水期(49.33%).④NO~-_3-N是与浮游细菌群落相关性最高的水化学指标,干流长度是与浮游细菌群落相关性最高的空间距离指标.⑤水化学指标和空间距离与乐安江浮游细菌群落都有显著相关性,并且水化学指标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要高于空间距离.本研究为鄱阳湖和乐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2.
介绍了国内外MOFs材料吸附去除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重金属离子(Hg2+、U6+、Cr6+、Cd2+、Pb2+、Co2+、Sb5+、Sr2+)及类金属离子(As3+、As5+)、有机污染物(染料分子、芳香化合物)等的去除,分析了MOFs及改性MOFs材料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展望了MOFs材料在废水污染物吸附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高稳定性及具有催化性质的MOFs材料是用于废水中污染物吸附治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33.
应对城市雾霾的重点是对以PM2.5、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固定源、移动源和面源排放进行控制管理。PM2.5、臭氧的达标需要实施远近统筹的管理战略,制定全面、细致、专业的达标规划,实施空气质量"日"管理。当前急需和可行的对策是实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精细化的移动源排放管理,并改革现有以县级行政区为主的空气管理体制,建立专业化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实施空气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234.
径向缝隙天线是高增益、高效率的平面缝隙阵列天线。天线缝隙阵列按一定的规律排布在径向波导的上表面,径向波导内部填充由慢波材料来抑制天线的栅瓣,其中慢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的选择范围是1.5~2.5。本文设计的径向缝隙天线中填充径向波导的慢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6。依据径向缝隙天线的设计原则,适当调整缝隙的排布,所设计天线并未出现栅瓣,并且有较好的方向性。天线的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235.
本研究合成一种新型除磷载Fe/La定向修饰凹凸棒土稻壳基颗粒成型生物炭吸附材料(Fe-La/AC),考察了材料表面特性、Fe/La投加量、热解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凹凸棒土投加量等对磷素吸附影响规律. Fe/La最佳投加量为2:2 mmol,AT添加量为30%,热解温度为350 ℃,热解时间2 h,制备的Fe-La/AC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47.62 mg·g-1(以磷计).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La主要以铁镧氧化物及铁镧水合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炭材料表面,Fe和La提供了磷酸盐吸附的活性中心. 该材料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Langmiur模型更适于描述Fe-La/AC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表明吸附动力学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 磷酸盐吸附机制主要涉及静电吸引、配体交换和内层络合作用. 本研究制备的Fe-La/AC颗粒成型生物炭,可作为低磷浓度废水处理及水体富营养化调控的一种高效除磷吸附剂,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6.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塑料对土壤基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吸附的影响.通过批实验考察了PAHs在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微塑料上的吸附过程,系统地评价了pH和腐殖酸(HA)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微塑料吸附土壤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塑料对土壤中PAHs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结果的拟合程度(R2=0.9868~0.9931)明显高于Langmuir模型(R2=0.8638~0.8927), 说明微塑料对PAHs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通过吸附热力学计算的ΔH均为正值,ΔG为负值,表明微塑料对土壤PAHs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pH和HA对PE和PS微塑料吸附PAHs的影响显著,PE和PS微塑料对PAHs的吸附量分别在pH=5.0和pH=7.0时达到峰值;腐殖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了PAHs在PE微塑料上的吸附,吸附量从9363.95 ng·g-1降到4877.42 ng·g-1,但促进了PAHs在PS微塑料上的吸附,吸附量从9422.71 ng·g-1增加到13259.73 ng·g-1,这表明PAHs对腐殖酸的亲和力高于对PE微塑料的亲和力.微塑料对土壤PAHs的吸附主要与静电 作用、π-π作用和疏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7.
为了分析餐厨类固体废物的厌氧发酵性质,以淘米水为对象研究了其厌氧发酵过程,并通过调控pH观察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组成及奇偶数比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调控pH时,偶数VFAs占主导地位,在VFAs达到峰值时,偶数VFAs为2 057.0mg/L;当pH为4.0、5.0时,丁酸含量最高;当pH为6.0、7.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pH为8.0时,丙酸含量最高。调控pH对VFAs奇偶数比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8.
为了解高龄老年人居家安全情况,开展北京市100户高龄老年人居家安全风险认知和居家环境评估调查研究。对老年人安全风险认知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评分标准和风险矩阵全面评估老年人居家安全水平。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防灾意识、跌倒预防和消防安全方面的得分较低;基于老年人风险认知水平和居家环境评估结果,建立居家安全风险矩阵,可得到需重点干预的老年人名单和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239.
时代在变迁,但创新的精神和力量则是永恒的。很多成功企业的成长轨迹表明,企业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管理者头脑中要永远绷紧求新求变这根弦。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本文将以亚萨合莱公司在发展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营销方面的一些创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40.
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及增渗规律仅凭借物理实验无法得到,煤岩破裂能量变化、煤岩应力-应变关系及储层渗透特性变化缺乏深入的研究。结合CT观测及渗透率的气测实验对煤岩破裂声发射、有效声压及声波对煤岩体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展了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破裂过程应力变化率和煤岩声发射现象具有一致性;有效声压的增大有利于裂纹扩展和贯穿,使煤岩体内部原本互不相通的裂纹裂隙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网络,从而提高了煤岩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