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UV/H2O2降解水中硝基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UV H2 O2 氧化对硝基酚实验表明 ,H2 O2 光解产生·OH自由基是对硝基酚降解的直接原因 ,12min内 2 5mg L的对硝基酚去除率达到98%以上。溶液中TOC变化与对硝基酚的去除并不同步 ,说明对硝基酚的降解中生成了一系列的中间产物 ,然后再达到完全矿化的。体系中H2 O2 浓度变化显示产生的中间产物对H2 O2 光解没有明显影响。研究中还对对硝基酚起始质量浓度、H2 O2 浓度及pH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UV H2 O2 是对硝基酚脱毒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质对饮用水消毒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珠江广州河段一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经预处理后,用Amicon YC-05,YM-1,YM-3,YM-10,YM-30,YM-100和ZM-500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其进行分离,分析各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可溶性有机物的DOC,同时,对所分离出的各种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DOM与消毒剂Cl2和ClO2作用.结果表明,在各个级别的DOM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DOM占总DOM的一半以上,这表明该水源水已经严重地受到人为的污染;而且该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DOM也是消毒过程形成三卤甲烷的主要前驱物质.另外,这一类型的DOM在消毒过程中形成THMs与未分级的水源水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分析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卤乙酸是氯化消毒饮用水中一类主要的消毒副产物 ,由于存在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健康危害 ,许多国家和卫生组织相继将其列为饮用水常规监测项目 ,而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关规定 ;为更好地控制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形成 ,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先后研究和开发出了性能逐趋完善的多种分析检测方法 ;在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对卤乙酸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 ,并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离子型稀土冶炼废水水质成分复杂,NH_3-N浓度极高,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全面分析稀土冶炼废水水质,对稀土冶炼废水资源回收及达标排放处理进行了工艺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整套工艺流程。实验室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能有效地从稀土冶炼废水中回收农业级NH_4Cl,并使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氧过程对水体pH和COD的影响极低;底泥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释氧剂投加量为560 g/m~2时,上覆水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第30天时分别维持在1.32 mg/L及42 m V,水中TP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1%和63%,表明复合释氧剂可有效改善水质并抑制底泥磷释放,这对城镇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应主要控制的毒害物。然而,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特征及污染水平很少研究。以某一管道分质供水工程为例,对其中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在量与质上与其源水自来水存在很大差别。在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量少,一般不到自来水的1/10,且主要是一些毒性较低、与供水管材有关的溶出物。据此计算出管道分质供水由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性一般不到其源水的1/10,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省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的炼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法对其进行清洗处理。对比了含油率的测定方法,对8种药剂进行筛选和复配,同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清洗工艺参数,并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中Na2Si O3的清洗效果最好,而复配药剂(Na OH与Na2Si O3的质量比为1∶5)的清洗效果优于单一Na2Si O3;在清洗温度70℃、搅拌转速350 r/min、搅拌时间30 min、复配药剂质量分数5.0%、液固比3∶1的最佳工艺参数下,单级洗油率为63.6%,三级洗油率为69.4%、残油率为15.6%;清洗前后炼油污泥中Zn,Mn,Cu,Cr等重金属含量均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8.
化学沉淀法去除稀土废水中氨氮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处理稀土废水中的氨氮,通过对pH值,n(P):n(N),n(Mg):n(N)及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12,n(Mg):n(N):n(P)=1.2:1:1.3,反应20min,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氨氮初始浓度在100-200 mg·1-1左右的废水,处理后出水的残余氨氮浓度达到国家一级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UV/H2 O2光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涛  肖贤明  刘红英 《环境化学》2004,23(6):636-640
通过UV/H2O2氧化法,对水中邻二氯苯的降解动力学、降解反应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氧化法能有效降解邻二氯苯,其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H2O2的投入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个最佳值通过IC,GC/MS鉴定出降解中间产物主要为2,3二氯苯酚、3,4二氯苯酚、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等,据此推导出邻二氯苯在UV/H2O2体系中的降解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纳滤对煤矿矿井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纳滤膜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纳滤膜不同操作特性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及组合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在过滤周期为30min采用反曝气方式冲洗,能够有效减少膜污染,恢复膜通量。该工艺对煤矿井水的处理效果明显,高锰酸盐去除率为97.1%,浊度去除率为99.3%,硬度和含盐量去除率分别为95.1%和73.1%,色度去除率为91.7%。细菌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