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环境类科技期刊将面临办刊理念、知识结构、编辑出版手段等诸方面的变革和更新,期刊编辑应发展创新的品格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快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提高业务素质,创新编辑理论和编辑手段。  相似文献   
32.
红豆杉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红豆杉栽培技术。对红豆杉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研究、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在太湖一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早莲子草、风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变生态位的喜早莲子草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77.2%、90.1%、58.3%,透明度提高1.5倍:对喜早莲子草覆膜并间种沉水植物,这一镶嵌组合群落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65.7%、90.7%、58.7%,透明度提高1.6倍。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富营养化湖水在围区内滞留时间达7.33d时,经越各处理的镶嵌组合群落使围区内水体透明度达90~100cm,比围区外提高2.6-3.0倍,对TN、TP及NH4+-N的浓度分别比围区外降低37.5%、52.0%及75.4%;而滞留时间低于4.33d时,净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大气降水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1月至12月采集鄱阳湖流域8个县市的大气降水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大气降水中溶解态Pb、Cu、Zn、Cd、Cr、Fe等重金属离子,阐述鄱阳湖流域大气降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各种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Pb年际平均质量浓度为9.53μg/L,Cu为11.32μg/L,Zn为33.73μg/L,Cd为1.55μg/L,Cr为9.09μg/L,Fe为142.65μg/L。Pb、Cu、Cd、Cr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Zn和Fe受人类影响较小,Zn主要来源为天然源,Fe来源于混合源。  相似文献   
35.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餐饮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餐饮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当ABR稳定运行时, 该法对餐饮污水中CODCr、 SS、 NH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8%-92.15%、 75.42%-85.11%、 17.3%-37.2%、 8.9%-16.6%,出水中CODCr、SS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处理效果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负荷特性.此外,还对实验过程中ABR各隔室内颗粒污泥进行了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6.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介绍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机制和应急系统的技术支持,为我国应急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SO_X、NO_X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环境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自动测定的现状。目前多采用温式法和干式法,分别使用紫外线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并介绍使用仪器的构造、响应性、干扰成分、标度校正等  相似文献   
39.
冬季净化湖水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做到全年改善饮用水水质,需要研究在冬季怎样有效净化水质的问题为此,在太湖重富营养化水域进行了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若干措施后,能大大地改善水质;滞留时间<2d时,工程内净化效果不明显;滞留时间延至7d左右时,水质指标能改善50%-80%;工程内水质净化的机理为高等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细菌的共同作用,使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成为抵抗环境变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使水质变化处于良性循环;而滞留时间<2d或在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外,水质变化处于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0.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区氮磷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 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 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 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上;在以松门山为界的南、北湖区,TIN表现出北湖区>南湖区,TP为南湖区>北湖区的变化特征;湖区N/P比值为927,比实测值低291%,磷素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