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凹凸棒石黏土(以下简称"凹土")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对模拟废水中焦性没食子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凹土能有效提高凹土的吸附性能,改性凹土吸附50 mL,浓度为100 mg/L焦性没食子酸较理想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4 g、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40min、体系pH 5.2。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得知,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凹土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改性凹土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饱和吸附量为19.861 mg/g。  相似文献   
222.
对崇明东滩湿地的大气湿沉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样品采集,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表现出明显的酸性,pH均值为4.85,16.67%的降水达到强酸性,较强酸性的占19.44%;从各月份pH变化来看,9月份pH值相对较低,1月和7月较高,各季节pH值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降雨pH同降雨量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同风向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风向变化引起的大气颗粒物含量的差异对湿沉降酸性产生明显影响;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离子NO-3和SO2-4平均含量分别为68 μmol·1-1和24 μmol·1-1,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湿沉降中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比均值为15.1,H2SO4对酸雨起决定性贡献作用,燃煤排放是湿沉降呈酸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3.
为探讨植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条件.将含有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在不同甲醇浓度和不同诱导时间下培养,检测植酸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一次性添加2.5%的甲醇,诱导96 h后,蛋白浓度达到1.36 mg mL-1,酶活力达到6 530 U mL-1;将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植酸酶粗酶液经过硫酸铵盐析、Resource S柱和Superdex-75三步纯化,得到单峰纯的蛋白,比活力为137 280 Umg-1.用圆二色谱分析纯化后的蛋白在pH 5.0和8.0环境中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pH 8.0环境使大肠杆菌植酸酶发生了变性.图3参16  相似文献   
224.
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菜地土壤与蔬菜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和惠州市典型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Pb、Cr、Cd、As和Hg)含量及其土壤中有效态(Pb、Cr、Cd)含量的调查,分析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菜地土壤主要受Pb、Cd、Hg污染。Pb、Cd主要以轻度污染为主;而Hg污染在广州市菜地土壤以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为主,佛山市菜地土壤以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为主,江门市和惠州市菜地土壤以轻度污染为主。蔬菜主要受Pb、Cd、Hg污染,少数蔬菜受到Cr污染,但并未检测出蔬菜受As污染。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Pb、Cr、Cd的总量、有效态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中As、Hg的总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Pb、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均达到显著相关。土壤中有效Pb与有效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效Cr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效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5.
阐述了一种制革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中,工控机作为集中管理层,PLC作为现场控制层,电气设备作为远程设备层。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和下位机控制程序的开发过程。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投运,从经济成本、控制系统功能和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该控制系统具有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等优点,对工业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26.
铜、砷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铜(Cu)、五价砷〔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生长、富集Cu和As的能力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u和As(Ⅴ)对黑藻的4 d-EC50分别为2和12 μmol/L,单一Cu对黑藻的毒性远高于As(Ⅴ). 复合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 μmol/L As(Ⅴ)处理组,低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促进了植物生长,降低了植物体内的As总量〔w(As)〕,同时降低了植物体中占主要部分的三价砷的含量(w〔As(Ⅲ)〕). 对于Cu处理组,As(Ⅴ)的加入同样抑制了黑藻对Cu的富集,SOD活性也高于单一Cu处理,可见在低浓度Cu处理下,Cu和As(Ⅴ)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高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虽然植物对Cu和As(Ⅴ)的富集与单一Cu和As(Ⅴ)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植物生长受到抑制,SOD活性与单一处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因此高浓度Cu处理下,二者对黑藻毒性起协同作用. 总之,黑藻具有应用于处理低浓度Cu和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7.
薛秀慧 《四川环境》2001,20(3):49-50,53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吹气时间可由原来的25min缩短到10min,与原方法进行对照,其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从而得出结论:将吹气时间原方法的25min缩短到10min,既节省了时间,又不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28.
不同溶剂对提取原煤中PAHs种类、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浩原  刘桂建  薛翦 《环境化学》2005,24(5):613-616
以淮北煤田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选取二硫化碳(CS2)、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C6H14)三种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原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液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原煤中多环芳烃种类、含量和分布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C6H14的提取能力显著低于CS2和CH2Cl2,CS2容易提取低环数的PAHs,CH2Cl2更容易提取高环数的PAHs.  相似文献   
229.
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公害 ,然而要做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本文采用以系统分析、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 三环一点 的思路 ,设计了厦门市鼓浪屿区的垃圾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30.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