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的PDP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PDPF的性能,包括ETC试验、全负荷烟度试验、自由加速烟度试验以及总功率检测。带PDPF与不带PDPF相比,PDPF对ETC排气中PM的降低效率达57.5%;对全负荷的滤纸式烟度和不透光烟度影响不大;使自由加速烟度有所下降;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几乎没有影响。可靠性试验研究显示出PDPF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2.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稻田、水库水中Cu有超标样本,溪河水中Cu含量较低,不同养殖水体底泥和鱼肉中Cu均无超标样本。模拟结果表明鱼肉中Cu同水中Cu有直线关系,稻田水中Cu同鱼肉中Cu呈倒数曲线关系,因此控制养殖水中Cu的输入对鱼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3.
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土地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加尖锐。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2000和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2000和2006年,整体上渝西地区的潼南、铜梁、大足、壁山、永川以及荣昌等区县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较差的水平,而涪陵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两年间研究区域生态质量均以优、良为主,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096%和6256%;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比例达到3171%,而显著变好的区域面积比例仅有524%;研究区生态环境下降区域面积比例达到5972%,而生态环境上升区域面积则仅有2702%,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变差区域基本分布于渝西南地区,即成渝交通干线辐射区域及主城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04.
调理剂对堆肥产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是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污泥堆肥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污泥的农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城市污泥为原料,以菌菇渣和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个处理:A(污泥∶菌菇渣∶秸秆=1∶0.4∶0.025)、B(污泥∶菌菇渣∶秸秆=1∶0.3∶0.025)、C(污泥∶秸秆=1∶0.12)和D(污泥∶秸秆=1∶0.09),进行好氧堆肥实验,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测定各种形态的重金属,研究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Cu、Ni、Pb和Cr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低,而Z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高;堆肥过程显著降低了Cu、Zn、Ni和Pb的生物有效性,并改变了Cu、Zn、Ni、Pb、Cr和Cd的形态分布,使污泥中的Cu、Zn、Ni、Pb和Cd向着更稳定的可氧化态或残渣态转变;污泥经过堆肥处理后,Cu、Zn和Ni 3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关系为:ABCD,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残渣态的Pb和Cr增加比例较多,综合来看,处理A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降低最为明显,重金属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5.
从污染产生过程 ,结合污染特征 ,分析了非点源污染汇污的各种影响因素 ,及污染物现存总量、变化趋势和环境净化能力、农业生产活动及管理水平、气候和水文条件 ;提出社会经济活动对污染影响显著 ;指出主导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 ,并存在地域差异。依据以上理由 ,强调了在三峡库区开展基础调查工作和建立污染数据库的必要性 ,为库区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总体控制措施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6.
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土地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加尖锐.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2000和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2000和2006年,整体上渝西地区的潼南、铜梁、大足、壁山、永川以及荣昌等区县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较差的水平,而涪陵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两年间研究区域生态质量均以优、良为主,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0.96%和62.56%;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比例达到31.71%,而显著变好的区域面积比例仅有5.24%;研究区生态环境下降区域面积比例达到59.72%,而生态环境上升区域面成积则仪有27.02%,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变差区域基本分布于渝西南地区,即成渝交通干线辐射区域及主城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07.
2010年5-6月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文章统计了2010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68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68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60.82%,其次是其他事故(20.15%)、矿业事故(13.43%)、爆炸事故(2.61%)、火灾事故(1.87%)毒物泄漏和中毒(1.12%).268起事故共死亡1472人,伤869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8.57%、其他事故29.89%、矿业事故17.93%、火灾1.56%、爆炸事故1.43%、泄漏中毒0.61%;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2.47%、其他事故36.82%、矿业事故7.36%、火灾1.96%,爆炸事故1.27%、泄漏中毒0.12%.  相似文献   
208.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问题越发严重,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交通状况。为此,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识别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影响力分析,以期为政府有效引导和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实施绿色出行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9.
以发达经济体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预期,计算中国大陆各省区实现同等环境质量时需满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水平,将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划分为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区18个、控制区10个、增长区2个。削减区合计应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5.33亿t,控制区合计可增加10.1亿t,增长区合计可增加1.38亿t,30个省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8.69亿t。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地区煤炭消费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10.
重庆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生态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研究重庆市景观格局的变化。采用1995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并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应用景观空间格局分形模型,获取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田、旱地、水域等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在研究时间段内有明显上升,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等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维数降低;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指数以及均匀度略有增加,而优势度指数下降;分形维数和破碎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后为重庆市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