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采用Fenton氧化-前置反硝化缺氧好氧池(A/O)对荧光增白剂废水IC出水进行中试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Fe2+投加量为0.003 mol/L,进水pH值为3,[H2O2]/[Fe2+]为4∶1,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Fenton氧化法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6%以上,出水BOD5/COD的值由0.26提高到0.58。氧化后废水进入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进行生化处理,该系统采用间歇式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 d,实验结果表明,A/O系统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41%、90%以上和86%。该组合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可达到67%,出水氨氮在20 mg/L以下,总氮在37 mg/L以下。  相似文献   
62.
将电动力强化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找到合适作用条件,结合微生物处理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实现两者的耦合技术,以对油泥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电场对油泥中NO_3~-、SO_4~(2-)等带电离子以及石油烃在电场作用下的分布特征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和除油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营养液传输损失的过程规律及优化与补给方案,把营养液一次性补给到修复系统中,节约人力;分析了微生物种群伴随迁移特征及原位活性损失的补给,论证了活性补给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脆弱区土壤呼吸速率特征和土壤温湿度对其影响,对准确评估和预知该区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22 a柠条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CO2分析仪和温湿度传感器测定不同土层(10、50和100 cm) CO2浓度平均值和土壤温湿度,采用Fick第一扩散系数法计算土壤呼吸速率,探究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滞后现象,相邻土层间(10、50和100 cm)土壤呼吸速率由上至下均滞后1 h;6~9月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为多峰曲线,其中10、50和10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分别在7月25日、8月6日和8月10日,达13.96、2.96和1.47 μmol ·(m2 ·s)-1;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50 cm及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10 cm土层指数拟合最优,R2=0.96,50 cm和100 cm土层拟合较差,R2分别为0.00和0.01,温度敏感系数Q10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均显著(P<0.05),二次拟合表现为50 cm (R2=0.35)>10 cm (R2=0.22)>100 cm (R2=0.31);10、50和100 cm土层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的综合作用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96%、6%~50%和22%~24%.综上所述,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纯林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存在差异,1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受土壤温湿度的综合影响,但土壤温度的相对贡献更高,50 cm土层及以下土壤湿度为关键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为温室气体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其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u>As>Hg>Pb>Cd>Cr>Zn.  相似文献   
65.
实验选择2010年7月于雅安市白马泉风景区常绿阔叶林内采集PM2.5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甲醇提取、三甲硅醚衍生化及GC/MS分析,探讨研究区域内气溶胶中异戊二烯氧化产物、α-/β-蒎烯氧化产物、小分子羧酸(苹果酸、2-羟基戊二酸)的浓度与昼夜变化趋势,并结合大气污染气体(SO2、NOx、O3)和环境气候条件(风速、温度、湿度等)对其浓度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4 h PM2.5样本中,2-甲基丁四醇、异丁烯三醇、2-甲基甘油酸的浓度分别为63.3、45.0、4.4 ng.m-3;降蒎酸、3-羟基戊二酸、3-羟基-1,2,3-丁三酸的浓度分别为4.1、5.0、5.3 ng.m-3.除降蒎酸外,此次研究的其他二次有机气溶胶组分均呈现昼高夜低.白马泉风景区聚集了较高浓度的天然源二次有机物与当地亚热带繁茂的植被、湿热气候、沟谷型地貌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诸多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颗粒物特别是酸性细粒子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毒性效应,且颗粒物呈酸性还会加速许多气溶胶二次组分的形成,从而影响环境和气候.因此,本文在美国环保署(EPA)制定的颗粒物酸性标准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玻璃膜、石英膜、Teflon膜和复合纤维素酯滤膜(MCE膜)在实验室中进行平行提取测定,探讨各种膜对颗粒物酸性测定的影响,确定不同条件下加入H+量与提取H+量之间的标准曲线,评价不同采样膜对颗粒物酸性测定的准确性与精密度.结果显示,Teflon膜、MCE膜、石英膜、玻璃膜用于颗粒物酸性测定,其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和7.8%、9.9%和13.0%、15.6%和18.1%、17.8%和16.1%.玻璃膜用于H+的数据测定时,由于其标准曲线的斜率变化范围大(0.745~1.048),基质碱性物质背景值高,导致测定的潜在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67.
赵敏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583-1590
以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方法为基础,探讨了包括生活能耗在内的上海市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定量研究了能源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数量等影响因素对CO2排放变化量的贡献率.研究表明,上海市2005~2009年CO2排放增长了2949万t,如果不采取任何减缓措施,经济增长和人口数量增加将导致CO2排放增长量相当于现在的2.5倍.能源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减缓CO2排放增长的作用,对减缓CO2排放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50%和-22%.与2000~2005年对比分析发现,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减缓作用都有所下降,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挥减排的作用,但贡献率还很低.生活能耗的CO2排放影响因素中,相较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生活能耗上升是导致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且贡献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8.
为了更好地了解眉山市东坡区主城区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本文于2013年在东坡区环境监测站所在点采集到32场降水,并采用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分析降水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份浓度,同时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降水的电导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出:降水电导率加权年均值为100μs/cm,加权年均总离子浓度为982.21μeq/L,这两数的值均高于国内部分主要城市。另外,降水中主要组份依次是SO2-4、Ca2+、NO-3和NH+4,四者占总离子浓度的87%。NO-3/SO2-4质量浓度比的年均值为0.27,远小于1,说明本地区降水污染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最后使用SPSS 19.0软件对降水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推断出某些离子可能来自相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9.
针对目前智能电能表功耗检测困难,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功耗测量仪。分析了功耗测量仪的总体结构和关键技术,给出了仪器的校准数据及仪器应用方法。经实践证明,该功耗测量仪在测量精度和实用性上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70.
本文构建了崇明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13年和2015年崇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发现2015年崇明生态环境质量相比2013年有所改善,但在生态要素方面,部分指标有一定的恶化趋势。建议将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纳入崇明生态文明探索和生态岛建设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