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460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75篇
综合类   963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运用重心模型,采用1996~2006年江苏省经济和环境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COD、SO 2和TSP排放重心坐标,揭示江苏省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排放重心变化轨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江苏省环境宏观战略决策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偏移,GDP重心偏移距离为14.81 km,工业产值重心偏移距离为12.84 km;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偏移程度大于东西方向的偏移程度。环境污染排放重心也向东南方向偏移,COD和TSP排放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SO2排放重心轨迹变动较小;COD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79.26 km,SO2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15.73 km,TSP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42.24 km;各污染排放重心轨迹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COD、SO2和TSP排放重心相对于经济重心偏向于西北方向,且COD排放重心近年来明显趋向于工业产值重心;COD排放重心和TSP排放重心与经济重心存在着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2.
介绍了我国第一批烟气脱硝工程之一——山西阳城电厂600MW燃煤机组SCR工程的设计特点,包括反应器本体设计、催化剂选型设计和氨区设计等。结合实践经验,对脱硝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3.
用低浓度SO2诱导驯化方法获得高效脱硫菌群,并用分离培养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群种属,分析驯化过程中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同时研究分离纯菌种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从诱导驯化7 d和14 d菌液中分别分离出23株菌和22株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归属于13个种,其中有6个种(Rhodococcus erythropolis、Pseudomonas putida、Microbacterium oxydans、Sphingomonas koreensis、Acinetobacter junii、Acinetobacter johnsonii)对SO2-3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在持续驯化过程中稳定的生长传代,降解产物以硫酸根为主,还有极少量的单质硫。与含混合菌的驯化菌液降解SO2-3的能力相比,单一脱硫菌的脱硫性能较弱。脱硫功能菌株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为微生物处理SO2烟气提供了丰富的菌源信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4.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及对社会安全的冲击日益严重。因此,城市防震减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地球科学机构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期特别介绍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的《重庆市都市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项目的实施为城市建设抗震设计、土地规划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和防灾减灾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5.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  相似文献   
166.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Ni、Cd、Cu、Pb、Cr和Zn 6种重金属在不同气氛中的挥发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氧化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中性气氛和酸性气氛以及在混合气氛中各重金属的挥发率。结果表明,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对Ni、Cu和Cr挥发影响较大,Cr、Cd、Pb和Zn在还原气氛下挥发率比在氧化气氛下高,而Ni和Cu则...  相似文献   
167.
针对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速率慢的问题,通过工业化规模超声波反应器对不同固体浓度污泥开展了破解研究。采用粒径分析及溶解性COD、蛋白质和多糖浓度监测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破解前后污泥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评估了超声波破解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及有机物降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规模超声波破解不同固体浓度污泥后,污泥粒径均有所降低,而溶解性COD、蛋白质和多糖的浓度均有增加;超声波对污泥的破解程度与破解时间和固体浓度有关,其随破解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污泥固体浓度增加而减弱;超声波破解固体浓度2%和4%的污泥30 min后,累积甲烷产率分别提升41.2%和30.2%,当破解时间和固体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污泥甲烷产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超声波破解污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纳米级聚合氯化铝处理石化废水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纳米级聚合氯化铝絮凝荆处理石大科技股份公司胜华炼油厂隔油池出水,以处理后水样的透光率作为混凝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石化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聚合氯化铝混凝处理石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纳米级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5mg/L左右,慢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0~60rpm,快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190—225rpm,快速搅拌时间90s。慢速搅时间10min时效果最佳。使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及XRD对絮凝荆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样品中Alb含量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169.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劲  徐亮  周春兰  于飞  刘佳 《四川环境》2009,28(5):96-98,1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给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汶川县作为典型区域,运用“3S”技术,通过对汶川县震前、震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12”大地震对龙门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