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883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425篇
综合类   2461篇
基础理论   452篇
污染及防治   360篇
评价与监测   237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6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通过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以及缩短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通过提取富集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基因组DNA,经两次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纯化回收的DNA扩增片段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OB数量的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OB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A2/O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及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下AOB菌群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上升,系统内AOB菌群数量也大幅上升。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时,系统内的AOB菌群数量分别为5.28×109cells/g MLVSS和3.95×1010cells/g MLVSS。此外,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下降相对于AOB菌群数量的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352.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3.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54.
介绍了我国第一批烟气脱硝工程之一——山西阳城电厂600MW燃煤机组SCR工程的设计特点,包括反应器本体设计、催化剂选型设计和氨区设计等。结合实践经验,对脱硝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55.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356.
茶叶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含有15%—30%的蛋白质,对生物体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蛋白质,难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目前对茶叶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上,研究表明用复合法提取的效果最好。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资源,可通过对非水溶性蛋白改性(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胶凝性等)来提高人体对茶叶蛋白的利用率,发挥茶叶蛋白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357.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出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足迹波动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煤炭足迹仍占主导,近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能源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EPIEF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能源足迹差异显著,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EPIEF则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依据EPIEF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能源足迹生态盈余区(EPIEF1)、生态轻度亏损区(1EPIEF5)和生态严重亏损区(EPIEF5)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58.
由于人力资源的制约性,甘肃陇东南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人力资源开发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主导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成为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59.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360.
运用重心模型,采用1996~2006年江苏省经济和环境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COD、SO 2和TSP排放重心坐标,揭示江苏省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排放重心变化轨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江苏省环境宏观战略决策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偏移,GDP重心偏移距离为14.81 km,工业产值重心偏移距离为12.84 km;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偏移程度大于东西方向的偏移程度。环境污染排放重心也向东南方向偏移,COD和TSP排放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SO2排放重心轨迹变动较小;COD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79.26 km,SO2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15.73 km,TSP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42.24 km;各污染排放重心轨迹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COD、SO2和TSP排放重心相对于经济重心偏向于西北方向,且COD排放重心近年来明显趋向于工业产值重心;COD排放重心和TSP排放重心与经济重心存在着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