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水中硼测定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姜黄素分光光度法、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硼的方法性能进行了比对研究,为硼的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2.
采用基于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数值方法研究了定常吸气方法对平板风致静力的影响。研究对象选为一处于均匀来流风场中的平板模型,在该平板靠近来流端设置定常吸气入口,通过改变定常吸气速度、吸气孔宽度计算该平板模型的风致静力三分力,进而获取定常吸气对平板风致静力作用的影响。风场数值模拟采用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RSM)湍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在定常吸气作用下,平板的阻力系数显著降低,扭矩系数增大,平板迎风端面的压力随着吸气能量的增强而减小,背风端面的压力基本不变。数值结果表明,定常吸气可以有效地改善平板绕流边界层结构,降低风致阻力。  相似文献   
453.
为更好地开展矿业安全类专业试验实践教学和培训,培养安全应急一流复合型拔尖人才,设计一种基于Unity3D的矿井火灾监测与防治虚拟仿真试验教学系统。首先,采用3ds Max建立仿真模型,构建矿井火灾监测防治试验系统总体框架;其次,开展外因火灾监测与远程自动控制救灾风门应急处置、内因火灾监测与温控胞衣阻化剂防灭火应急防控等人机交互试验实训;最后,建立综合评测的试验评价体系用于考核评估。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具备虚拟现实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技术特点,利于打造井下三维虚拟仿真场景,逼真展示矿井火灾演变过程;在试验与实训方面,可以突破传统模式在时间、空间、安全、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提供自主学习与多元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54.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火电厂煤场扬尘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防风抑尘网作为治理煤场扬尘的有效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论述了煤场起尘机理、起尘风速及起尘量估算、煤场扬尘预测模式,综合研究了防风抑尘网起尘机理及抑尘效果,提出了起尘风速及起尘量估算推荐公式、煤场扬尘预测推荐模式,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数据,对防风抑尘网抑尘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5.
针对目前日益突出的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采用理论计算法,以220kV单回、双回输电线路为例,研究导线对地高度、导线布置方式、导线参数、相序排列方式、相间距离等因素对工频电磁场分布的影响,提出减小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6.
为提高现有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降低压力损失,改进清灰效果,设计出一种线管式双极电袋复合除尘器,并对其增效减阻作用和单极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硅微粉中位径1.74μm、过滤风速3 m·min~(-1)、入口粉尘浓度2 500 mg·m~(-3)的实验条件下,双极电袋复合除尘器比单极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粉尘透过率、压力损失分别降低25%、27%以上。为分析双极荷电粉尘的静电凝并增效作用,测定了滤料表面沉积粉尘层的粒度分布,发现单极荷电和双极荷电沉积尘的中位径分别为1.83μm和1.92μm,表明双极荷电粉尘具有较好的静电凝并作用,所形成的较粗团聚颗粒物不易透过滤料,使除尘效率提高。为阐明双极荷电粉尘的减阻作用,采用自然堆积法测出双极荷电粉尘的堆积密度小于单极荷电粉尘,证明粉尘双极荷电后会在滤料表面形成较蓬松的粉尘层,这将有助于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清灰效果。  相似文献   
457.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使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现场安全管理的状况,保证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借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K-PMMM)和软件成熟度模型(CMM),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随机性,同时使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信息量得到充分表达,分别运用测量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云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价,构建基于测量-云模型(M-CM)的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将模型应用到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果表明,该工程项目的成熟度等级为可管理级,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458.
"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日趋严重,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环境规划必要且适时.在分析行为效益、实施成本、适应性排放和国际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同时考虑"减缓"和"遥应"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并权衡二者优先次序,采用以适应为主的"单效"方案,将自然承载力、生产系统、社会人居环境三个层次和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灾害与风险、低碳经济、敏感部门、城市化环境效应、海岸带等7个相关主要问题作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熏点领域.  相似文献   
459.
对石化行业VOCs排放源项、管控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部门强化“人员保障”“设施保障”和“技术保障”,企业现场实施技术研发、末端治理设施“三率”(投用效率、收集效率、处理效率)提升、风险管控、LDAR过程规范性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可为石化企业VOCs污染防治和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0.
生态缓冲带在统筹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利用Phillips滞留模型,结合Sentinel-2卫星数据,对洪泽湖生态缓冲带边界进行划定,并通过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比较未划定、固定和非固定宽度缓冲带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结果表明:(1)洪泽湖生态缓冲带宽度集中分布在2~60 m,其占比为85.50%,且在该区间内分布较均匀。(2)参考《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将湖滨带分为植被良好型、农田型、养殖塘型、村落型、城镇型和河口型6种类型,并分别提出57.62、34.05、32.79、40.18、38.99和22.99 m的优化生态缓冲带宽度值。(3)单一地表覆盖类型构建下,非固定宽度生态缓冲带对洪泽湖湖滨带生态风险具有降低作用,而固定宽度缓冲带的生态风险却有所提升。影响洪泽湖生态缓冲带缓冲效率的关键因子为坡度和土壤条件,因此地方政府划定缓冲带时应适当进行地形调整和土壤改良,优先考虑非固定宽度的缓冲带划定,并在确定固定宽度时及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