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等离子体与催化技术的结合解决了单一用等离子体时的能量利用率、产率低及应用条件高的缺陷.总结了不同等离子体-催化协同作用的催化剂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催化剂的组成、表面性质和结构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了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过程中的反应机制;最后,对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2.
为了解陕西省PM2.5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基于陕西省2019年PM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法对PM2.5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PM2.5研究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省PM2.5污染呈“冬高夏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陕西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表现为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陕南部分县域为低低聚集区,关中地区渭南、西安、咸阳部分县域为高高聚集区。对陕西省PM2.5浓度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经济因子(0.328—0.548),陕北地区为GDP(0.932),关中地区为人口密度(0.936),陕南地区为相对湿度(0.710)。交互探测结果表明:陕西省主导交互因子为人口密度∩GDP,各种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耦合会大大加强对PM2.5浓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23.
为评估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的一株产毒底栖型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HN45株)的潜在风险,在不同温度(20 ℃、25 ℃、30 ℃)和氮、磷限制(氮磷比:4.08、8.17、16.3、24.5、73.5、147)条件下对其进行室内培养,比较了温度和氮、磷限制对该株赤潮藻的细胞数、比生长率和色素等生理特征及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生产特性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磷限制均显著影响利玛原甲藻的细胞数、多甲藻素和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细胞内总毒素含量。单细胞产毒量在温度为25 ℃、磷浓度为6 μM时呈现最高值,即11.34 pg/cell。磷限制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显著提高了其产毒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该株藻细胞产毒以游离态DSTs毒素为主,其相应酯化态毒素含量仅占单细胞产毒总量的3%~14%,含量远低于游离态毒素。研究还发现,利玛原甲藻所产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含量随生长周期的变化与DSTs含量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Chl a与DSTs存在竞争关系,这对于解析环境胁迫条件下利玛原甲藻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4.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戴家银  郑微云  王淑红 《环境科学》1997,18(5):44-46,54
以真鲷和平鲷幼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和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锰、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对平鲷幼体的毒性顺序是:甲基异柳磷〉锰〉铜〉甲胺磷。  相似文献   
825.
铅封是保护电缆接头部位的重要部件。为确保铅封的有效性,基于涡流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压电缆铅封缺陷识别方法,并展开仿真分析。首先,设置一个含噪声的一维涡流检测信号,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利用去噪的方式对涡流检测数据实施预处理。然后基于涡流技术设计电缆铅封缺陷判别方法,训练缺陷识别分类器,通过求解凸二次规划得到最优分类决策函数,结合分类结果设计缺陷识别算法。仿真实验中,高压电缆铅封中分别模拟感应电流与感应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始终保持在87.0%以上,其在无缺陷以及缺陷深度大于1 mm时的识别精度在95%左右,可见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26.
利用聚多巴胺(PDA)与氮川三乙酸(NTA)接枝并螯合Fe3+,形成以PDA为载体、NTA为Fe3+螯合剂的芬顿催化剂NTA-Fe@PDA,采用NTA-Fe@PDA/H2O2芬顿氧化法去除废水中盐酸土霉素(OTC).材料表征结果发现,NTA-Fe@PDA属于典型的介孔结构,Fe元素与有机配体成功螯合,PDA的聚合效果良好.探讨了H2O2投加量、NTA-Fe@PDA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OTC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A-Fe@PDA浓度为200mg/L,H2O2浓度为5mmol/L,初始pH值为4.85的条件下,反应60min后,20mg/L OTC的降解率达到96.23%.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OH是OTC降解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通过LC-MS分析结果推测了OTC降解的中间产物和可能的降解路径.NTA-Fe@PDA在反应体系中重复利用8次以后,OTC的降解率仍在86.80%以上. NTA-Fe@PDA/H  相似文献   
827.
利用双波长三通道激光雷达与车载激光雷达,针对2018年3月28日京津冀区域的浮尘天气过程,分别进行了定点垂直观测与车载走航观测,对这次浮尘天气中沙尘的源地、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沙尘的传输路径与传输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位于北京的激光雷达监测到28日凌晨开始,沙尘气溶胶与近地面污染物混合,受沙尘影响近地面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北京到沧州的车载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果显示,沙尘气溶胶先向南传输到京津冀南部区域,随后向西南方向传输,同时观测到京津冀区域上空1. 5 km左右存在沙尘传输带。结果表明,使用车载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合定点垂直激光雷达与其他地面监测数据,能可靠地观测到沙尘过程中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28.
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三煤矿(简称潘三矿),是一座设计年产原煤300万t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全矿在岗职工5700人。近几年来,潘三矿工会在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把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放在工会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履行维护职能的龙头工作和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权的第一要务,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自2000年起,矿井连续4年荣获“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2005年进入“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行列,2004年矿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构建群防群治工作体系面…  相似文献   
829.
商业管理者、投资者、消费者、政府及其它人员和组织都用不同方式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商业对人类及生态影响的清晰图片以作出关于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者的信息决策?全球报告举措(GRI)是一项长期的、多利益攸关者的、在世界范围内的许诺,它为组织自发报告它们的行为、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尺度建立全球适用的可持续能力报告方针GRI提交的可持续报告与财务报告保持同样程度的可接受性及连贯性。  相似文献   
830.
金属价格下跌、外汇汇率浮动以及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日本的许多矿场关闭,根据MMAJ的记录,在日本大约有5500家废弃的矿场,而同时只有13家在运营.本文探讨了在日本预防采矿废物堆危害的现实状况,并且对一家正在运营中的矿场进行了事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