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1.
大气汞污染模拟研究进展及控制策略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评了国内外大气汞污染模拟相关研究情况,指出目前我国大气汞排放模拟及污染控制研究工作非常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汞污染控制策略制定以及"汞环境外交纠纷"的积极应对;并据此建议应该对我国大气汞污染模拟及控制策略优化进行系统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汞排放清单的建立、大气汞的长程输送、响应面模型软件(response surfac...  相似文献   
112.
民用生物质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李兴华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1,32(12):3515-3521
民用生物质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采用罐采样-GC/MS和DNPH衍生-HPLC这2种方法联用采集和分析了5种主要民用生物质燃烧排放烟气中的VOCs组分,并利用碳平衡法确定其排放系数.研究表明,秸秆和木柴等民用生物质燃烧总的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4.37±2.23)g·kg-1和(2.12±0.77)g·kg-1,秸秆燃烧排放高于木柴燃烧排放;民用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中,最为丰富的物种为芳香烃和醛类,含量均在25%以上;秸秆和木柴燃烧除卤代烃和腈类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余物种分布比较类似;秸秆和木柴燃烧VOCs排放总的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6.9±8.2)g·kg-1和(10.8±4.9)g·kg-1;臭氧生成潜势比较高的物种依次为:醛类、芳香烃和烯烃/炔烃,其中醛类贡献基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13.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概念了水体和土壤对酸沉降绝对敏感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子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担子同建立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建立的评价才近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烟道喷浆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长3.5m,断面积为150mm×150mm的立式反应吕中进行了烟道喷石灰浆和电石渣浆脱除烟气中SO2的模拟试验,得出出口温距,钙硫摩尔比,雾化气液比,SO2入口浓度,烟气入口温度和气体停留时间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5.
我国酸雨现状特点及对策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外酸沉降控制对策和我国酸雨现状基本特点,针对大气颗粒物对降水组分和酸度的不同影响,提出致酸物来源、主控制因子确定和酸沉降控制环境目标选择等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依据目前这类问题的研究水平,提出我国现阶段酸沉降控制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6.
南宁酸雨综合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将其控制在恰当频率和降水酸度之内,尤为社会所重视,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的研究首先要综合有关酸雨成因、危害及控制技术和费用的研究成果,确定控制酸雨的合理目标值。为达到拟定的控制目标,致酸污染物应作何种削减以及各类污染  相似文献   
117.
生物过滤塔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物降解新机理——吸附传递生物降解机理,建立了模型动力学方程,选择活性炭为滤料,以甲苯为VOCs代表,求取模型参数,获得了VOCs生物降解经验方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8.
掺杂La或Si对Ag/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和脱N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 BET比表面测定和 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并研究了富氧条件下 ,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 .结果表明 ,掺杂 La或 Si能抑制 Al2O3相变 ,使 γ-Al2O3完全转化为 α-Al2O3的温度升至 1100℃以上 .相应地 ,延缓催化剂比表面下降 ,从活性角度来看 ,当焙烧温度为 1100℃时 ,与掺杂 La或 Si相比 ,不掺杂 La或 Si的 Ag/Al2O3催化剂活性要低得多 ;当焙烧温度低于 1000℃时 ,掺杂少量 La(2 % La2O3)对 Ag/Al2O3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 ,但是 ,掺杂 Si(2%或 8% SiO2)或较高含量 La(8% La2O3)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富氧条件下的 NO还原活性 ,认为掺杂较低含量 La(2% La2O3)的 Ag/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 .  相似文献   
119.
富氧条件下在Ag/Al2O3催化剂上C3H6选择性还原NO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富氧条件下,C36 在溶胶-凝胶和浸渍2种方法制备的Ag/Al23 催化剂上还原NO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从活性角度考虑,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Al23 催化剂时,最佳Ag 负载量(wt)为4% ~6% ,其最大活性与浸渍法制备的2% Ag/Al23 催化剂相同,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更宽的活性温度范围. 随着焙烧温度提高,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g/Al23 催化剂的比表面和活性下降比浸渍法慢.此外,还考察了气氛中含有CO对Ag/Al23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活性高的氧化态Ag 被CO部分还原为活性低的还原态Ag.  相似文献   
120.
采用聚合羟基复合阳离子合成交联黏土Al-Ce-PILC,经SO2-4改性后,以浸渍法制备了铜基交联黏土催化剂Cu/Al-Ce-PILC,并将其应用于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350℃时NO转化率达到最大值56%,700℃时下降至22%.为探究催化剂高温失活的原因,采用XPS、TPR、TGA、Py-IR和DSC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H2预处理活化后活性组分Cu物种以Cu+形式存在,而高温反应后Cu物种除以Cu+和Cu2+ 2种形式存在外,还出现了少量CuO物种;高温反应过程中Al-Ce-PILC上结构羟基和SO2-4流失导致催化剂表面酸性减弱;此外,还存在表面积炭覆盖了部分活性中心并堵塞了催化剂孔道的现象.这三者的共同影响促进了C3H6深度氧化,抑制了NO还原,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