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北京城市大气污染源的暴露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精确地估算产业部门不同类别与特征的大气污染源对指定区域的污染强度 ,采用暴露效率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以北京城区为例 ,应用大气污染扩散模型ISCST3,由污染排放数据、全年逐时气象数据以及市区人口分布 ,求得 1999年各污染源对北京市区SO2 ,PM10 ,NOx 等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率和北京城区居民的暴露效率。研究表明 ,不同行业污染源导致SO2 暴露效率在 2× 10 -6~ 2 0× 10 -6之间 ,PM10 、NOx 暴露效率在 2× 10 -6~ 5 0× 10 -6之间。采暖 ,交通等行业部门的污染源产生的暴露效率较大 ,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污染源 (电厂 ) ,由于远离人口密集区并且排放高度较高 ,因此暴露效率较小。  相似文献   
132.
固定源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对主要固定源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现有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相对宽松,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并提出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在调研1983年来我国有关汽车排气净化研究的文献基础上,综述了机内净化,机外净化和燃料处理三方面的研究水平与成果,着重探讨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和催化剂的研究。结合我国目前汽车工业和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借鉴国外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对进一步开展汽车排气净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4.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并从法规建设,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5.
在富氧条件下,研究了CH4、C3H8、C3H6、C8H18CH3OH、C2H5OH,以及C3H6与CH30H、C3H6与C2H50H组合作还原剂时,在Ag/Al2O3催化剂上NO的还原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碳氢化合物还原NO的活性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SO2的存在会导致CH,OH还原NO的活性提高,而其他碳氢化合物还原NO的活性降低。随着还原剂浓度提高,NOx转化率增大,不过,过高的还原剂浓度对NO还原不利。组合使用CH,OH与C3H。或C2H,OH与C3H。作为还原剂,能显著拓宽活性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6.
柴油机排气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控制愈来愈受到重视。对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x排放的发动机改造、燃料改进和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7.
利用BET比表面测定和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掺杂La或Si的Ag/Al2O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研究了富氧条件下,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结果表明,掺杂La或Si能抑制Al2O3相变,使γ-Al2O3完全转化为a-Al2O3的温度升至1100℃以上.相应地,延缓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从活性角度来看,当焙烧温度为1100℃时,与掺杂La或Si相比,不掺杂La或Si的Ag/Al 2O3催化剂活性要低得多;当焙烧温度低于1000℃时,掺杂少量La(2%La2O3)对Ag/Al2O3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但是,掺杂Si(2%或8%SiO2)或较高含量La(8%La2O3)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富氧条件下的NO还原活性,认为掺杂较低含量La(2%La2O3)的Ag/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8.
在按降雨天气系统和雨前大气颗粒物不同平衡状念对雨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气颗粒物对降水酸度缓冲作用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计算酸度与清洁点上实测酸度十分一致;颗粒物所消耗的[H~+]占实测[H~+]的24%,占总缓冲能力的44%。  相似文献   
139.
固定源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固定源NOx污染控制中广泛应用,其核心是催化剂.传统钒氧化物催化剂起活温度偏高(〉300℃),难以在末端应用;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实际应用需要,研制具有良好低温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成为近期国内外该领域的热点.对贵金属、分子筛、金属氧化物3类催化剂,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其中以碳质材料为载体负载Nn、Cu等的金属氧化物型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还原NOx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0.
MOBILE汽车源排放因子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