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845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地震与台风之间的灾害链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灾害学问题。通过对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地震和塔拉斯台风灾害链的讨论,使地震-台风灾害链更具事实基础。另外还重点对地震-台风灾害链的成因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海相结构性软黏土的初始屈服面;考虑不同埋深处地基土的初始结构屈服面之间的相似性规律,应用结构性本构模型,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海相软黏土地基土体屈服与地基沉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变形;结构性土地基的土体屈服是由浅及深逐步发展的,虽然存在低荷载时沉降小、高荷载时沉降大且呈非线性增大的现象,但这是渐变的过程,沉降量—时间—填土高度曲线上不能确定显著的转折点,通过观察沉降曲线的转折点来确定临界填土高度的方法将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63.
将水华鱼腥藻附着固定在改性的弹性聚氯乙烯载体表面形成藻类生物膜,用于研究其脱氮除磷动力学过程。保持氮磷比约为11∶1,配制NH+4-N和PO3-4-P初始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31~229.91和1.70~69.15 mg/L的模拟废水,在废水p H为6.8~7.2、室温、光照强度3 500 lx、连续光照条件下培养藻类生物膜,利用Michaelis-Menten模型测定产率系数Y、反应速率常数k与半饱和常数Km。结果显示,藻类生物膜对氮、磷的去除速率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磷相比,藻类生物膜对氮的利用效率更高。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动力学系数分别为:1 N:Y=0.72(mg/m2chla)/(mg/L NH+4-N),k=1.24(mg/L NH+4-N)/((mg/m2chla)·d),Km=17.88 mg/L;2 P:Y=2.50(mg/m2chla)/(mg/L PO3-4-P),k=0.35(mg/L PO3-4-P)/(mg/m2chla)/d,Km=7.29 mg/L。  相似文献   
964.
采集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并用离心法提取胶体,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p H(p H=4~9)、不同价态阳离子(Na+、Ca2+和Fe3+)和不同价态阴离子(NO-3、SO2-4和PO3-4)存在下的胶体稳定性,比较了阳离子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和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总石油烃含量为123.24 mg/g,石油烃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相同p H条件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高。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随p H值增加而增加,随着阳离子价数升高而减小,随阴离子价数升高而增大。Ca2+和Cu2+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小。Na+和Fe3+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965.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武汉市秋、冬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对其化学组成、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源解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O-3、SO2-4、NH+4为武汉市秋、冬季大气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燃烧源是秋、冬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共同来源。成分分析表明,工业区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燃烧源,交通区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源,其中包括垃圾焚烧源,植物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源。  相似文献   
966.
醋酸纤维素包埋非水溶性介体催化强化生物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醋酸纤维素包埋法固定非水溶性醌类介体,研究其催化强化Paracoccus versutus菌株GW1的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醌浓度在26.7 mmol/L时,固定化蒽醌(AQ)、1-氯蒽醌(1-AQ)、2-氯蒽醌(2-AQ)、1,5-二氯蒽醌(1,5-AQ)、1,8-二氯蒽醌(1,8-AQ)和1,4,5,8-四氯蒽醌(1,4,5,8-AQ)催化反硝化效率依次为:1,5-AQ1,8-AQ1,4,5,8-AQAQ1-AQ空白对照2-AQ。反应10 h时,1,5-AQ可使硝酸盐去除率比空白对照提高1.84倍;硝酸盐氮反硝化动力学拟合为零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x随1,5-AQ浓度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Kx=0.1885C1,5-AQ+8.378);水中溶解氧会降低GW1菌反硝化的效果;投加1,5-AQ的反硝化体系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最大值比不投加介体的低48.3%;醋酸纤维素介体小球经过4次的重复利用,催化效果始终是空白对照的1.5倍以上。醋酸纤维素固定化非水溶性醌可以有效加速生物反硝化,表明其是一种较优的醌固定化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7.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反硝化连续流运行条件下对含上述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COD/NO3^--N(简称C/N)比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约为900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约为60mg/L,NO3^--N为20~60mg/L时,UASB反应器能够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稳定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其中COD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5%,苯、萘和联苯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1%和71%。3种芳香烃反硝化降解速率顺序为苯〉萘〉联苯。C/N比对苯的降解影响不十分显著,在C/N为5~30范围内,苯的去除率稳定在87%~92%;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在C/N比为15时萘和联苯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2%和77%。  相似文献   
968.
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有机氯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常州某农药厂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和南通某化工厂有机氯污染场地土壤,考察不同参数条件下实验装置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18k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土壤处理量400kg/h、土壤含水率15%、活性炭添加量0.03kg/kg的最佳条件下,实验装置运行稳定,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氯丹去除率可达70%左右;有机氯污染土壤中邻二氯苯、石油烃总量、1,2-二氯乙烷、苯酚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8%、91.29%、98.52%、74.74%。研发的污染土壤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实验装置对有机氯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69.
在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下,日本废物循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介绍了几种日本废物利用的技术研究,为促进我国废物循环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香附子对不同土壤水分梯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三峡消落带内的土壤水分梯度变化,设置了4个不同梯度处理,包括轻度水分胁迫(干旱T1)、常规水分条件(对照CK)、土壤水分饱和(半淹T2)与过饱和(全淹T3),测定香附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发现,除表观CO2利用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负向响应以外,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等其它生理特性指标受水分梯度变化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水淹逆境中,香附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响应,而CO2饱和点及CO2补偿点则出现了正向响应的表现;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O2补偿点不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CO2饱和点表现出正向响应.说明在一定时期内香附子对水分胁迫与水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将其用于三峡消落带的植被恢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