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1.
介绍了奥里油的特性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情况,对奥里油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同时比较了燃烧粉煤、重油或奥里油时的NOx排放量,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12.
土壤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在分析中,主要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价了土壤复合污染的多种表征方法,并且讨论了该研究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13.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分析了当前我国严峻的土壤环境状况,并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两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当前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方法和微生物修复方法等;对各种方法的修复原理、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优缺点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和展望。文章认为,污染土壤修复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又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修复技术,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4.
地面水挥发性酚类分析研究侯家龙(安徽马鞍山市环境监测站,24301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采用4一胺基安替比林革取比色法测地面水挥发性酚类,且无第二种参考方法。但我单位购进的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并未配置20m0光程...  相似文献   
315.
不同地域4种常用树种滞尘和吸滞重金属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收集了4种常见绿化树种在多个城市的滞尘及吸滞重金属数据,用数理统计、区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叶片在多城市环境滞尘和吸滞重金属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贞、悬铃木和广玉兰的平均滞尘量差异不大,香樟滞尘量略低于其他3树种,但女贞叶片的滞尘潜能最大;女贞、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在季节滞尘上,女贞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夏季低于秋季,悬铃木、广玉兰和香樟则是夏季高于秋季;多城市树种吸滞重金属分析显示,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量的树种均是香樟,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分别是女贞、悬铃木、香樟和香樟;香樟叶片对Pb、Cd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城市比其他3树种更具有应用普适性;女贞叶片对Cu、Zn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其他3树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316.
环境中氟污染与人体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双阈值效应。人体长期暴露于氟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活动引起的氟污染环境中,会促使氟不断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氟中毒及其它氟效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氟化物和全氟化合物(PFCs)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状况,综述了氟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污染/转移途径;回顾了氟化物及PFCs在人体内已产生的众多效应研究;总结了在饮水型氟污染、燃煤型氟污染、工业氟污染及人体氟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氟中毒区污染、人类活动氟污染以及氟与人体健康关系三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17.
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相似文献   
318.
玉溪市中心城区TSP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鉴别了玉溪市中心城区TSP的5种主要污染源,并估算了这5种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水泥/石灰石源占52.32%、土壤源占22.74%、道路交通源占12.06%、钢铁源占7.45%、燃煤及垃圾燃烧源占3.51%。  相似文献   
319.
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其8^13C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植物残体的输入及其在土壤中分解累积特征,有助于揭示SOC循环过程及规律。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属性、SOC含量和植物优势种、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质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该区域SOC深度分布和有机质8”C值组成差...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