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62篇 |
综合类 | 211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273.
274.
针对辽西土石质低山丘陵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条件差、治理难度大的实际问题,分析了有代表性的卧虎沟小流域构建并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及其取得的效益。截至2002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hm2,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并通过调整和改善农业结构,发展高产、高值、优质农牧业,使经济效益实现了大跨越,促进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275.
为有效去除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避免对当地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镧改性钢渣得到一种除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能量散射光谱、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此外,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探究了改性钢渣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钢渣的比表面积由未改性的0.549 9 m2·g−1增大到23.367 5 m2·g−1,小粒径的钢渣比例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强。能谱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可成功的将镧负载于钢渣表面。吸附拟合模型表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遵循Langmuir模型,说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更接近于单层吸附,且主要为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0)>0,焓变(∆H0)和熵变(∆S0)<0,表明该反应是放热过程,改性钢渣的除氟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改性钢渣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276.
城市及城市化的生态学过程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本文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探讨了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揭示了城市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从稳定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向不能自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77.
278.
氮修饰木素对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氮修饰木素对土壤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工业木素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土壤(总培养期4个月)中直接掺入1%的工业木素,土壤微生物量(C,N)、土壤净N矿化率除培养初期有一定的影响外,在其余时间内几乎没有显著变化,但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值(qCO2)在大多数培养时间内有明显增加,说明掺入工业木素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状况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与此相对,掺入氮修饰木素对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没有不利的影响。比较两类氮修饰木素产品(高压和常压工艺产品),常压工艺生产的氮修饰木素的总含氮较低,但该产品在前3个月的氮矿化率高于加高压工艺生产的氮修饰木素。两类氮修饰木素中结合的氮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氮修饰木素的生产和农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79.
针对社会力模型人员作用范围系数进行优化,基于模糊规则改进模型中人员作用范围,使其成为受到疏散速度、疏散人员间距共同影响的动态参数,使模型中人员可通过自身模糊经验判断实际速度、人员交互距离状态来确定心理期望作用范围。仿真结果符合真实疏散特性,证明了人员作用范围系数受人员运动状态的动态影响,并提供参考模糊规则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