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61.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防护费用法等评估方法,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构建了5个生态补偿主体受益评估模型和8个生态补偿对象受损评估模型,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对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为0676 0×108元/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水电开发业主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其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6805%和2658%;移民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其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7574%和1695%  相似文献   
462.
调理剂和通风方式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了自主设计的污泥生物干化实验室模拟系统,研究了调理剂、物料配比和通风方式等实验条件对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锯末相比,秸秆有利于反应物料温度的上升,含水率下降程度更大;利用秸秆调节污泥初始含水率在60%和65%的实验条件下时,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下降了7%和6%,当初始含水率65%时,生物堆体的温度和含水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与连续通风相比较,间歇通风的实验条件有利于生物堆体的温度的升高和干化效果;在该实验中,最佳的生物干化条件是以秸秆为调理剂,初始含水率调至65%以下,以间歇方式进行通风。  相似文献   
463.
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相对成熟的游憩价值评价方法。运用旅行费用法的两种模型--分区旅行费用法(Zonal Travel Cost Method,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以2008年为评价基准年份,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ZTCM评估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为6396×108元/a,其中直接旅行费用为5071×108元/a,消费者剩余为1325×108元/a;(2)TCIA评估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为6124×108元/a,其中直接旅行费用为5051×108元/a,消费者剩余为1071×108元/a;(3)ZTCM和TCIA结果的差异主要是消费者剩余的差异。研究提出用两种方法结果的均值作为游憩价值能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4.
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城市污泥 (简称污泥 )是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 ,数量巨大 ,增长迅速 ,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固体废物 ,其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倒海和农业利用等 .前 3种方式由于场地的限制、费用昂贵、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而难以为继或被禁止 .污泥通常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 ,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资源 .实践证明 ,农业利用是污泥最有前景的处置方法 ,有利于城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 .虽然我国污泥的农用率较低(<10 % ) ,但英、美、法、荷兰和瑞士等国也仅为 6 0 %左右 ,主要是因为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因此 ,解决污泥农业利用的…  相似文献   
465.
利用2017年银川市区O_3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O_3污染时间变化特征,在对高浓度O_3污染发生时段典型气象特征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银川市O_3污染气象要素预警指标和典型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近地面O_3浓度春夏季高、秋冬季低,其月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夏季6月或7月;O_3浓度白天高、夜间低,日O_3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18:00之间;当14:00地面紫外辐射30 W/m~2、气温高于28℃、相对湿度低于40%、风向为偏东或偏南风时发生高浓度O_3污染的概率较高;500 hPa大陆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型和地面热低压底部东南气流型是银川市发生O_3污染的典型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466.
广州市PM_(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州的PM10污染状况较为严重.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PM10与医院就诊率、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乃至死亡率等关系密切.PM10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研究气象条件对PM10污染的影响,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条件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1~2004年广州市PM10和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定量分析PM10与降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和气压之间的关系:不同等级的降雨对PM10污染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PM.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改变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1mm降雨量对PM10的清除能力按春、夏、秋、冬依次递增.春、夏、秋三个季节均为当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季平均相对湿度时容易出现PM10污染天气,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均为当日平均气温在季平均值附近徘徊时,较易出现PM10污染,冬季则相反,夏季较少出现PM10污染.较高气压下PM10污染日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污染日.  相似文献   
467.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8.
为探明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0—2020年发表的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研究的相关文献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近20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共发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研究相关文献3 312篇,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文献涉及全球108个国家,其中中国发文量为1 208篇,占总发文量的36.46%;antibiotic resistance(抗生素抗性)、diversity(多样性)、drinking water(饮用水)是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也是抗生素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是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期刊载体;抗性基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抗性基因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特征等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69.
降雨径流会造成流域和城市点面源污染物快速输入河道,显著影响河流水质变化。因此阐明降雨对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快速变化的影响规律,对明晰地表水环境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加强河流污染防治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地表水质监测难以实现高频连续观测,很难捕捉强降水事件对河流水质的冲击。利用监测频率为1 min的陆基高光谱多参数水质近感监测仪,精准刻画了典型降雨过程中重要河流饮用水源地章水的水质快速动态变化过程。2021年11月6日、7日、8日分别经历了3次典型的降雨过程。6日的初期大雨过程中,总悬浮物、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由5.05、0.86、0.27、0.08mg·L-1快速增至62.78、3.40、1.04、0.23 mg·L-1。在强降雨初期逐时累积降雨量与总悬浮物(r=0.93,P<0.01)、总氮(r=0.92,P<0.05)、氨氮(r=0.92,P<0.01)、总磷(r=0.9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在中后期总氮、氨氮浓度有所降低而总悬浮物和总磷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降雨引起的流域面源污染、城市点面源...  相似文献   
470.
萝卜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吸收累积特征及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玻璃室处理和覆土处理(人工污染土壤上覆盖原土壤)的方法控制萝卜的PAEs来源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处理分别为:(1)原土壤,暴露于大气中(空白1);(2)原土壤,置于玻璃室中(空白2);(3)人工污染土壤,暴露于大气中;(4)人工污染土壤,置于玻璃室中;(5)人工污染土壤上覆盖2 cm厚原土壤,暴露于大气中;(6)人工污染土壤上覆盖2 cm厚原土壤,置于玻璃室中.盆栽后应用GC/MS对土壤和植株样品中的PAEs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萝卜对PAEs的吸收累积特征及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萝卜茎叶和直根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含量均低于检测限,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与土壤污染浓度成正相关关系,DBP的含量高于DE-HP,两者主要分布在茎叶中.未覆土处理与覆土处理相比,前者盆栽的萝卜茎叶中DBP和DEHP的含量均高于后者,但在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萝卜茎叶可以吸收污染土壤中挥发出来的DBP和DEHP,但直根吸收运移是茎叶中DBP和DEHP的主要来源途径.玻璃室处理导致萝卜茎叶中DBP含量的提高,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