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盛夏8月的一个夜晚,福建省福州市区灯火辉煌,街道两旁行人如织。突然,道路中央传来了人的惊叫声和自行车摔跌声,纳凉的人们随声望去,只见交叉路口中央,倒着一辆向右侧翻的自行车,相距不远的路面上,躺着一动不动的骑自行车人。  相似文献   
32.
耐高温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 ℃,其中P1可在35~53 ℃生长,P2~P5在35~50 ℃生长.通过50 ℃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ρ(微生物量磷),总解磷量和pH.结果表明,在50 ℃下摇床振荡培养耐高温解磷菌P1~P5,7 d后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为30.9~47.6 mg/L,ρ(微生物量磷)为116.4~164.4 mg/L,总解磷量为152.1~201.6 mg/L,发酵液pH明显为酸性,但其与菌株解磷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解磷方面,ρ(微生物量磷)明显高于ρ(水溶性磷),因此ρ(微生物量磷)是分析解磷菌解磷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5株解磷菌均具有良好耐高温能力及解无机磷的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33.
文章通过对节能与减排、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环保投资与环境收益之间关系的阐述,揭示了在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片面强调污染物的减排而忽略减排过程的耗能及新污染物产生的问题;片面强调污染物有组织排放的控制而忽略对无组织排放控制的问题;重视对减排结果的控制而忽视对其过程控制的问题;只看到减排的付出而未能看到其效益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全面平衡这些看似矛盾但实为互补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偏废。  相似文献   
34.
沙层应变观测是一个全新的前兆观测,目前对它的研究还非常少,用淮安台、怀来台及合肥台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日变化特征、长期变化特征、年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及噪声分析几个方面,从而对该观测手段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5.
杭州市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对杭州市地面的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观测,并对卫星反演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ODIS气溶胶产品在杭州地区的精度较高,3个站点全部数据回归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分...  相似文献   
36.
针对我国土壤普遍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现状,从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中筛选出降解作用大、生理性状稳定的5种抗性菌株,根据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生物学分类地位。通过富集培养及固定化技术,分别研究其对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异柳磷和氯氰菊酯等农药的生物降解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微生物对甲拌磷农药的降解机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是一种较有开发前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利用合肥市2015—2017年冬半年环境监测站和自动气象站数据,以及高空、地面天气图资料,运用常规统计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降水强度及不同降水天气系统对PM2.5、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半年降水日PM2.5、PM10平均浓度较无降水日分别下降18.1μg·m-3(23.9%)、38.2μg·m-3(37.8%);小于5 mm的日降水量对颗粒物清除效果不明显,且有28%样本PM2.5和PM10浓度不降反升;当日降水量大于10 mm,位于“优”等级的PM2.5和PM10浓度比例分别为54%和80%,显著上升.连续降水期间PM2.5、PM10日均浓度中位值和均值逐日下降,降水第2日PM2.5、PM10日均浓度降幅最大.合肥冬半年降水天气系统可以分为切变线Ⅰ型、切变线Ⅱ型、低槽冷锋型和...  相似文献   
38.
陈健  王秀君 《生态环境》2012,(5):970-976
蝗虫生境是蝗虫赖以生活、生存的环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与蝗虫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境因子,并结合GIS技术研究和阐明蝗虫的生境因子对东亚飞蝗的产卵、孵化、成虫、迁飞等生育周期的影响机理,是实现对蝗虫监测、预测预警的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各种蝗虫生境因子对蝗虫发生的影响机理,认为这些生境因子对蝗灾发生的影响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仅靠单个生境因子进行蝗灾的预测是不全面的,而遥感和GIS技术方便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多种生境因子数据,在大尺度蝗灾发生监测和预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遥感与GIS在蝗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蝗卵发育阶段、蝗蝻发育阶段和成虫阶段)的应用及其进展的分析,认为对蝗虫不同生育阶段的遥感监测需采用不同的参数和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提出了遥感与GIS在蝗虫生境监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为了防止洗煤废水的污染并使之处理后能够回用,开展了电石渣-PAM(聚丙烯酰胺)处理洗煤废水小试实验研究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对电石渣处理洗煤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电石渣-PAM混凝沉淀法处理洗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煤泥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能满足洗煤工艺的用水要求.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电石渣对洗煤废水的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OH-,而是提供了大量的Ca2 ,Ca2 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Ca(OH)2对洗煤废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决顶板裂隙漏风诱发的顶煤甚至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基于州景煤矿再生顶板现场实况,应用FLAC3D软件对比研究有无灌注纳米浆泡材料处理的再生顶板应力、位移以及孔隙率变化.结果表明:在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巷道顶板位移大,极有可能会发生顶板垮塌事故且应力在两帮集中,两帮位移大,巷道断面收缩率极大;若使用纳米浆泡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