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市雨水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选取的2个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汇水小流域为代表,在2008—2009年共进行了4场降雨过程的雨水管网出口和下游受纳水体水质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制雨水管网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其中悬浮物浓度高于城市污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略低于城市污水,但明显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木樨园小流域由于绿地面积比例小,道路面积比例大,城乡结合部地带环境卫生相对较差,雨水管网降雨径流各污染物的EMC浓度比西蒲小流域高21.4%—246.5%.雨水管网降雨径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初期冲刷效应;雨水管网降雨径流中COD和总磷与悬浮物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管网降雨径流使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升高16.9%—541.7%,其中悬浮物、COD和氨氮升高幅度最大.增加城市绿地可明显降低降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及其携带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上海市宝山区大气降尘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上海市宝山区大气尘降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上海市宝山区冬、春、秋季3个时段的大气降尘采样和分析,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空气污染指数法对宝山区降尘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宝山区降尘通量为3.4-52.5 g·m~(-2)·month~(-1),各个季节的降尘总量上,春季高于冬季,秋季最低;从区域受污染范围大小看,春季>冬季>秋季,其中春季48.7%的区域受到污染;冬季最高降尘污染等级是三个季节中最高的,达到重污染水平;工业区的降尘通量和降尘污染等级都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是宝山最主要的降尘污染源.  相似文献   
23.
1997—2010年北京市大气降水离子特征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1997—2010年降水监测资料,分析北京地区降水中离子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北京市降水污染现状及变化特征。结合北京市特有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工业分布情况,分析污染物来源及污染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年度降水电导率呈现波动变化,降水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南部郊区>市区>北部背景点。北京地区大气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成分是Ca2+和NH4+,主要阴离子成分是SO42-和NO3-。近年来[SO42-]/[NO3-]比值逐步下降,污染类型由典型硫酸型发展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阳离子[Ca2+]/[NH4+]比值下降,碱性离子缓冲能力降低。9种离子各季节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是春季>秋季>冬季>夏季,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相关性及聚类分析表明:NO3-与SO42-存在很强相关性,说明其前体物SO2和NOX在大气中经常一同排放且进入降水途径相同;H+浓度不是由某个离子决定,是所有致酸离子和中和离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而NH4+来源不同于其它离子,北京地区的氨存在其单独排放源。  相似文献   
24.
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北京市城区石景山、车公庄、东四和通州这4个点位开展为期一年的PM2.5化学组分研究,共获得样本220组,使用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进行组分重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获得的PM2.5质量和实际测定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以上,夏季稍差(0.77);采样期间4个点位的PM2.5主要组分OM、EC、SO2-4、NO-3、NH+4、Cl-、地壳元素、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1.4、3.8、19.9、21.6、14.4、4.0、15.4、2.9μg·m-3,分别占总组分的25.1%、3.0%、15.9%、17.2%、11.5%、3.2%、12.3%、2.3%,除地壳物质外各组分呈东高西低的趋势;2013年1月11日至14日重污染期间,OM、SO2-4、NO-3、NH+4的浓度是全年平均的1.9、5.0、3.2、4.2倍,SO2-4成为本次污染过程中最主要的组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城区PM2.5最大的组分均为OM,采暖期相对非采暖期OM、NH+4、NO-3、SO2-4均有较大增幅,但地壳物质和EC相差不大,两个时期差异最大的组分为具有较强燃煤指示性的Cl-(4.4倍).对于化学质量重构结果的未知组分,其中城区PM2.5中水份约占6.0%,夏季颗粒物的水份最大(6.5%),春季和冬季相当,秋季较少(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