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7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分析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并运行以后,非点源污染对苏州河的污染贡献日益增大,研究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点,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逐渐成为解决苏州河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畜禽粪尿污染,城镇及乡村地表径流,底泥二次污染,船舶航运污染以及沿岸码头作业等,在此基础上,指出苏州河市郊段非点源污染严重,支流非点源污染负荷大是目前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两个主要特征,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52.
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水华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以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水华敏感期(2007年4~6月和2008年4~5月)水质和水华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其水质变化、营养盐构成及水华特征.结果表明,水华敏感期大宁河自回水段以下氮磷含量较高,总氮范围为0.84~3.21 mg/L,总磷为0.011~0.531 mg/L,氮营养盐主要以TDN为主(TDN/TN为84%),而磷营养盐以TDP占优(TDP/TP为60%);N/P值均高于16,藻类生长受磷限制.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含量低且变化稳定.叶绿素a为1.41~219.04 mg.m-3.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与TP、高锰酸盐指数、DO、pH呈显著正相关(rChla-TP=0.453、rChla-高锰酸盐指数=0.641、rChla-DO=0.584、rChla-pH=0.409,p0.01),与SD呈显著负相关(rChla-SD=-0.392,p0.01);pH受多参数影响,但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通过显微镜对藻类进行鉴定,发现大宁河自回水段以下水华敏感期藻类分布较广,共发现8门82属124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布最多,其次为蓝藻门和甲藻门,其余藻种较少.大宁河在水华敏感期暴发了3次自回水段以下大规模水华,水华期间藻密度最高值是正常值的14~1427倍,水华优势种主要有绿藻门的波吉卵囊藻、小空星球藻、土生绿球藻、实球藻和小球藻;裸藻门的扁裸藻、矩圆囊裸藻;硅藻门的小环藻、冠盘藻和舟形藻;甲藻门的埃尔多甲藻等;发生多藻种同时水华的情况;出河口处藻类较少.  相似文献   
53.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成熟;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环境领域特别对污染物判源及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与降解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4.
温州城市不同下垫面径流中无机氮的含量及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州两个采样区分别监测了4场降雨事件,选取交通干道、停车场、小区屋面、小区路面、城市排水系统汇流口、草地等6种下垫面,测定地表降雨径流中溶解铵态氮(NH+4-N)、溶解硝态氮(NO-3-N)、溶解亚硝态氮(NO-2-N)的含量及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NH+4-N、NO-3-N和NO-2-N的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值分别介于0.40~5.55、0.01~4.70、0~0.87mg·L-1(以N计)之间,九山外河区域氮污染比山下河区域严重,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是氮污染严重的地方,应加以重视.多数下垫面径流中溶解态无机氮以NH+4-N为主,比例可达50%以上,九山外河区域各下垫面径流中NH+4-N普遍超过了地表水环境V类水标准.除小区路面以外,各下垫面径流多次出现NH+4-N的初期冲刷效应,仅小区屋面和汇流口径流中出现过NO--N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55.
上海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特征,于2008年7月采集崇明岛农田表层土壤30个.利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土壤样品(干重)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3.11~117.47 ng.g-1(平均值26.25 ng.g-1);主...  相似文献   
56.
城市不同功能区径流中PCBs的污染特征及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温州不同城市功能区小区路面、停车场、汇流口、小区屋面以及交通干道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径流样品测定了14种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并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功能区径流中PCBs含量和检出率有所差别但变化不大,其中小区屋面要高于交通干道、汇流口、停车场和小区路面(均值分别为337.9, 306.3, 240.1, 193.2, 172.7ng/L);径流中以五氯代PCBs为主,占到总量31.4%~56.2%;径流中PCBs跟SS浓度相关性较差;由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低氯代PCBs污染来源不同;TEQs在汇流口、小区路面、停车场径流中浓度相对较大,分别达到4.4, 4.1, 4.0ng/L,这跟其径流中CB126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57.
对上海市滨岸带(北起浏河口,南至杭州湾的金丝娘桥)18个柱状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质量分数及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AVS)为0.38~317.60 mg/kg,底层沉积物中w(AVS)平均值最高,是表层和中层的2倍左右. 各采样点沉积物中底层w(AVS)空间变化差异最大,表层w(AVS)变化较小. 人类活动干扰(滨岸带围垦、工业排污和生活排污和畜禽养殖等)显著改变了潮滩原有的自然环境特征〔w(有机碳)、含水率、粒度组成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可能成为控制上海市滨岸带沉积物中w(AVS)空间变化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8.
滴水湖水系中氮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滴水湖水系各形态氮的污染特征、不同水体间的各形态氮对比特征、滴水湖水体各形态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3年春季,在上海市最大人工湖水系采集表层水样品28个、沉积物样品22个,测定各形态氮及总氮含量,并通过模拟实验着重探讨滴水湖水体盐度对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NH3-N、NO3--N的影响.结果显示,滴水湖水体各氮污染水平较高,表层水体氮的空间差异性相对沉积物中氮的差异性较小.滴水湖水体无机氮以NO3--N为主,沉积物中氮以有机氮为主.周围水系含氮量较高,其中引入水源氮是滴水湖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之一.盐度模拟实验显示,随着上覆水体盐度的增大,底泥中NO3--N的释放量会增加并趋于平衡,NH3-N的释放量则有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上海城市河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城区和郊区河流3种温室气体(N2O、CH4和CO2)排放通量的差异,分别于春季(2013年4月)、夏季(2013年7月)、秋季(2013年10月)和冬季(2014年1月),利用浮箱法和扩散模型法对上海市城区河流(苏州河)和郊区河流(淀浦河)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干扰下环境因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条河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城区河流N2O和CH4的扩散排放通量和浮箱排放通量年均值均比郊区河流大1~2个量级, CO2两种排放通量在城郊区2条河流的年均值相当. 苏州河N2O、CO2和CH4扩散排放通量年均值分别为15.88、6 748.27和84.98 μmol/(m2·h);淀浦河分别为0.61、2 978.98和9.61 μmol/(m2·h). 苏州河N2O、CO2和CH4浮箱排放通量年均值为15.77、4 041.61和6 721.08 μmol/(m2·h);淀浦河为0.60、1 214.77和59.58 μmol/(m2·h). 城市河流呈现出高氮负荷及缺氧的特征,是影响中心城区河流N2O、CO2和CH4扩散排放通量偏高的重要因素. CH4浮箱排放通量和扩散排放通量的差异显示,城市河流中的富碳氮缺氧环境条件有利于随机气泡排放的发生,增强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60.
上海城市系统洪灾脆弱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灾脆弱度评价是把洪水灾害与风险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沿海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和面临自然灾害的高脆弱性,使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研究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对沿海城市系统洪灾脆弱度研究较少.为了进行准确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从而更好地制定城市防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城市系统的洪灾脆弱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别构建了上海城市系统洪灾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脆弱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兼顾主客观赋权优点,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最后对上海城市系统洪灾脆弱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