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为解决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技术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问题,取净水沉淀污泥经超声预处理后进行回流试验,考察超声作用后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的变化及其对回流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后污泥溶液的温度升高,絮体粒径减小,长时间作用后粒径可降至几个mm,且粒径与声能密度呈现相关性;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降低,比表面积增大,10,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升高,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低声能密度(1W/mL)超声处理后污泥回流可强化混凝效果,30min超声作用后污泥回流的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23.12%和10.02%,长时间高声能密度(15W/mL)超声波处理污泥回流后混凝效果反而恶化.超声技术对污泥回流后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提高,但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必须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63.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岩  欧名豪  赵庚星 《生态环境》2010,19(2):398-40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理过程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的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综观当前的研究现状,对于这些影响尚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指标及方法。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需要,该文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建立起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侵蚀指数、土地适宜性指数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详细内容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和法构建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的EI进行比较分析,为定量化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依据。该文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实践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4.
黄浦江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用双柱GC-ECD对黄浦江表层水体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分析,水体中ρ(OCPs)为87.28~148.97 ng/L,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BHC,δ-BHC,α-BHC,4,4′-DDT和七氯等,ρ(BHCs)高于ρ(DDTs),分别为42.13~75.47和3.83~20.90 ng/L.组分分布特征表明,水体中BHCs主要为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在淀峰断面显示近期输入特征;水体中DDTs显示近期输入特征.高平潮时ρ(OCPs)低于低平潮,高平潮时大量长江水的涌入对黄浦江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含量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农田径流和土壤剥蚀作用的加强是导致水体中ρ(OCPs)升高的重要原因,说明黄浦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具有面源特征;水温升高加强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二次释放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黄浦江表层水体中ρ(OCPs)较低,ρ(DDTs)和ρ(BHCs)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5.
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大气腐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国产、常用、量大、面广的4大类材料在我国9类主要典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数据积累:各类典型材料在典型环境下的大气腐蚀行为规律:大气环境因素对材料大气腐蚀的影响;碳钢、低合金钢大气腐蚀行为预测,特别是根据8年试验结果所总结出的大气腐蚀速度与试验时间之间具有幂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腐蚀速度与合金元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关系;探讨了采用ACM技术评估大气腐蚀严酷性;初步建立了大气腐蚀数据库,并正进一步采用计算机发展网络查询服务系统,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经20余年之研究,撰写了并出版中国材料自然环境腐蚀专著中大气腐蚀篇.还研制和生产了经济耐候钢。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许可证类型、实施程序、与环评的衔接、制度特点的角度,系统梳理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排污许可制度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特点进行总结,从借鉴国外经验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排污许可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对某钢铁企业安全管理难点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关键人员管理、界面管理、异常作业管理、相关方管理的对策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对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钢铁企业开放空间煤气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是探索钢铁企业开放空间煤气泄漏的扩散规律和影响范围。采用matlab模拟煤气泄漏后CO的浓度分布和扩散距离规律。通过建立煤气泄漏扩散数学模型,对其影响煤气气扩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煤气毒性范围的划分,并以某钢铁企业为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大气稳定度、风速对煤气泄漏扩散的浓度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气稳定度和风速会显著改变有害气体的扩散状态。在风速和泄漏增大时,煤气在开放空间扩散距离大,影响范围广,应合理布置煤气监控点,预防煤气中毒。  相似文献   
69.
连云港市泥砂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9月对连云港市某泥砂质潮间带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大型底栖动物57种,其中多毛类23种,甲壳类18种,软体动物10种,其他类群6种。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2 119.1 m-2,总平均生物量为66.34 g/m2,其中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ar)在高潮带的丰度高达3 082.7 m-2,整个潮间带丰度呈现由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的趋势。潮间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整个调查潮间带的沉积物环境较清洁。  相似文献   
70.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水中亚硝酸盐氮,方法在低浓度(0.00~0.50 mg/L)和高浓度(0.00~2.00 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9 7,检出限为0.003 mg/L,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用本法与国标法(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若干实际海水样品中亚硝酸盐氮,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为0.00%~4.90%。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2为0.998 7,说明两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国标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准确、干扰少等优点,能够替代国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