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海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各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强度与沉积物土壤颗粒是否悬起有关,当土壤颗粒大量悬起时污染物释放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上覆水体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海洋沉积物在一定的受污染范围内,随着受污染程度的增加,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强度会随之增加;上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与反应物的固液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江口镇位于莆田市北大门,毗邻福清市新厝镇,境内交通便利,高速公路、324国道以及在建的福厦高速铁路纵穿南北.辖26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7.2万人,外来人口2.5万多人,旅外华侨19万多人,是莆田市的著名侨乡和经济重镇.全镇有大小企业2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5家,今年1-9月,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2.72亿元,财政总收人1.17亿元.  相似文献   
33.
本文建立了逆王水-高氯酸-氢氟酸分解法对土壤进行前处理,氘灯校正背景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土壤中铜和铅的方法.对逆王水-高氯酸-氢氟酸分解法和王水-高氯酸-氢氟酸分解法两种土壤前处理方法,对氘灯校正背景火焰原子吸收法和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应用于土壤标准样品及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对我国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稀土矿区内农民自然生活环境(耕地土壤、饮用井水、天然植物和植物性食物)和头发中稀土含量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其稀土暴露、吸收和蓄积水平。结果表明:稀土矿区内,除耕地土壤中稀土含量(680—1200mg/kg)明显高于对照地区、某些天然植物有富积稀土(16.8—57.2μg/g)的能力外,浅井水(2.6—21.0μg/L)、粮食<(0.05—3.15μg/g)和蔬菜(0.06—1.82μg/g)中稀土含量仅是稍高于对照地区趋势;矿区农民平均每人每日稀土经日摄入量估计值〔(498.3—1708.1μg/(d·人)]与相应对照点基本一致;仅江西轻稀土矿观察点[(659.4μg/(d·人)]稍高于对照点[498.3μg/(d·人)]。江西2矿区内农民发中稀土含量(0.53—15.02μg/g)均显著高于本地区对照点以及山东稀土矿区内农民发稀土水平(<0.20—1.12μg/g,P<0.05),并接近或超过山东稀土矿矿工水平(0.43—8.76μg/g,P<0.05),但其平均每人每日稀土经日摄入量明显低于山东矿区农民摄入水平[1708.lμg/(d·人)]。江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内  相似文献   
35.
从江苏省限制进口类固体进口现状入手,分析了固体废物进口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省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6.
对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活垃圾单独焚烧相比,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后烟气中NOx、CO和HCl的浓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而SO2浓度出现了下降(从82~93 mg/m3下降至41~70 mg/m3);Hg、Pb、Sn、Cr和Zn的浓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然符合GB18485;二恶英从0.0087 ng TEQ/m3降至0.0047 ng TEQ/m3。掺烧半干污泥比例为10%、12%和15%时,吨物质的发电量分别为311.8 kWh/t、306.7 kWh/t和296.1 kWh/t。混烧污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发电量,因此建议混烧污泥的比例不应大于15%。测算的污泥混烧成本约209元/t(80%含水率)。  相似文献   
37.
颗粒物粒径和有机物分子量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孔径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原水进行预过滤,研究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和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过滤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减小,原水中浊度、CODMn、DOC和UV254的去除率逐渐提高,超滤膜运行的跨膜压力(TMP)比直接过滤原水时降低;经孔径为1.2μm和0.45μm的膜预过滤后,超滤膜运行的TMP仍上升较快,而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及以下膜预过滤后,膜污染比较缓慢。对膜阻力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预过滤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减小,超滤膜运行过程中的表面饼层阻力逐渐减小,堵孔阻力也有明显降低,但预膜滤不能有效降低膜的吸附阻力。超滤膜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过截留分子量在100 kDa及以下的膜预过滤后,超滤膜表面比较干净,此时的膜过滤阻力主要来源于吸附和堵孔阻力。  相似文献   
38.
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农田土壤内外源碳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秸秆配施氮肥调节C/N比不仅影响外源秸秆的矿化,也影响内源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即激发效应),因此研究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土壤内外源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对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和土壤肥力提升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山东桓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秸秆与氮肥的配比对秸秆与SOC分解的影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采用13C标记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土壤培养32周,设置4个处理:CK、秸秆(S)、秸秆+低量尿素(SN1)和秸秆+高量尿素(SN2).在整个培养期进行16次动态取样,借助13C两元线性模型,拆分土壤释放CO2中源于秸秆和SOC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SOC分解对土壤释放CO2的贡献呈先减少后升高的趋势,相反,秸秆矿化对土壤释放CO2的贡献呈先升高后减少的趋势,到培养期末,SOC和秸秆分解对土壤CO2释放的贡献分别为0.84~0.86和0.14~0.16;在整个培养期,施氮对秸秆累计分解的影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氮和低氮施用对秸秆分解的促进程度最高分别为15.8%和7.9%,经历整个培养期,低氮抑制秸秆幅度达到7.1%,而高氮呈轻度促进秸秆分解的趋势(0.7%).在整个培养期,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SOC矿化的激发效应程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第7 d取样达到最高为55%~148%,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各处理的激发效应程度趋于相等,约为50%.因此,秸秆配施氮肥调节C:N不仅影响外源秸秆对SOC的贡献,也影响内源SOC的分解,进而影响土壤碳的固持,经过整个培养期,土壤残留秸秆碳不能完全补偿因激发效应导致SOC的损失,导致SOC库的净亏损.  相似文献   
39.
温室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土壤硝态氮积累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合理调控氮素是减少氮素淋洗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在京郊温室栽培条件下,以农户的习惯施肥措施为对照,在菜田夏季休闲期间施用秸秆-氰胺化钙并结合作物后期的氮素追施调控技术对秋冬茬黄瓜的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户的习惯施肥措施相比,采用秸秆-氰胺化钙综合调控技术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增产率达到20%;显著减少氮素追施数量,并具有最低的根层土壤无机氮(Nmin)含量;收获时该处理的土壤剖面(30~180cm)中硝态氮的积累量比农户习惯施肥降低388kg·hm-2,其中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30~90cm土层。表明采用秸秆-氰胺化钙综合调控措施通过土壤氮素形态的调控,明显减轻黄瓜生长季节期间的硝态氮淋洗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水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质,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的增塑剂,目前在水环境中已经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环境内分泌于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文章主要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以及水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进入水环境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是在水体中发生相应的迁移转化,邻苯二甲酸酯能够在水环境中发生生物降解、吸附、水解和光解等环境行为。最后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