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62.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63.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紫外消毒的机理、影响紫外消毒的因素以及紫外消毒装置的基本结构形式。阐述了紫外消毒的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紫外消毒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消毒法,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回用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城市水资源水环境随机前沿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客观的评价城市水资源利用差异、明晰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宜的用水供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全国283个城市15年的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市辖区年末总人口、市辖区供水总量、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污水排放总量.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计算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压力,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平均值为0.464,低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67个,占评估城市的59.01%.城市水环境压力具有普遍性,平均水环境压力为0.347,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06个,占评估城市的37.46%.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因地制宜的开展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相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小水环境压力的举措,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5.
青岛采暖期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态无机氮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于2007-10~2008-04采集了青岛近海采暖前及采暖期内大气气溶胶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IC)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无机氮组分.结果表明,采暖期内青岛颗粒物和无机氮的浓度都有明显增加,采暖期颗粒物质量浓度为137.41μg/m3,比采暖前增加了82.2%;NO3--N和NH4+-N浓度分别由采暖前的2.48μg/m3和6.95μg/m3增加到采暖期的4.43μg/m3和10.28μg/m3.天气过程对于青岛颗粒物浓度和无机氮离子浓度均有较大影响.采暖期晴天颗粒物浓度均值为181.34μg/m3,较采暖前增加32.0%,主要源于二次气溶胶的NH4+-N和NO3--N浓度分别为5.56μg/m3和1.86μg/m3,低于采暖前.雾天因为低温高湿和污染物的循环积累,样品中颗粒物、NH4+-N和NO3--N平均浓度比采暖前浓度增加了1~2倍.大风降温天气下颗粒物浓度及无机氮组分浓度均有所降低.采暖期烟尘和飞灰的排放明显影响青岛大气颗粒物和无机氮的粒径分布,特别是细粒子部分.青岛近海颗粒物及NO3--N质量浓度呈现双峰分布,采暖前峰值出现在0.43~0.65μm与3.3~4.7μm的范围内,采暖期积聚模态峰值移至0.65~1.1μm范围内.NH4+-N粒径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积聚模态.  相似文献   
66.
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探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精确估算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水利工程与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本文阐述r水库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总结了水库温室气体的3个排放途径:水库自然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从水库特征、气候、水体pH值、水库中植被状况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选用FeSO4和PAC(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对浆染废水进行烧杯混凝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实际工程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eS04和PAC对浆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74.2%、68.1%和92.4%、87.8%。实际运行结果也显示,FeSO4和PAC均可作为浆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絮凝剂,其中FeSO4的混凝效果优于PAC,处理后出水pH和COD值满足厌氧酸化池微生物生长需要和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CO_2输送管道全截面破裂后介质射流形貌和扩散危险区域,在260 m工业规模试验管道上开展了气相、超临界相及密相CO_2在全截面破裂工况的泄放试验,视频记录了CO_2射流形貌,测量了轴线上距离泄放口不同位置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分析了轴线方向CO_2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CO_2扩散危险区域。研究表明,气相CO_2泄放时射流呈现圆柱形,密相、超临界相呈现扇形。密相泄放时扩散危险区域稍高于超临界相泄放,显著高于气相泄放。  相似文献   
69.
大气污染物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个欧拉型硫沉降模式探讨了积云对硫污染物的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结果表明,积云引起的垂直气流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及输送通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流垂直输送可使硫污染物在高层出现大浓度区,浓度的增加率为50%—400%,中层和低层的浓度相应也有所变化.积云区内南北剖面上的通量也因对流输送作用在高层出现了大值中心.  相似文献   
70.
海南省具有发展桉树林生产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本文在分析海南省目前桉树林生产的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海南省影响桉树林生产的气候、地貌、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分布现状,提出了海南省桉树林生态区划,将为今后海南省桉树林的生产布局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