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546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厘清喀斯特地区非遗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盘点资源现状,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过程,以提高非遗的管理、保护与开发水平.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贵州9个地州市10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层次分明,民俗类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与传统美术类相对稀缺;(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为双核心,中部和东部集聚明显,西部地区分布较少;(3)贵州省近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海拔1400 m以下的喀斯特低山、中低山区域,曲艺类占比最高,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技艺两类分布与主要河流流域拟合较好,民间文学类与明清时期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关联较高;(4)地形地貌、水系、文化、交通、经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
73.
通过对某高含硫气田的高含硫、高压、多山地复杂环境等生产特点及采气厂、净化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高含硫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判断高含硫气田清洁生产潜力,选择更科学、更环保、更符合现阶段清洁生产要求的工艺设备、技术以及管理体系,为确认审核重点提供参照,推动实现高含硫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4.
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下土壤保持功能对石漠化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是衡量石漠化生态治理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InVEST模型,利用"3S"技术对2005、2010、2015年的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石漠化进行解译,研究石漠化与土壤保持量两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石漠化程度总体减缓,面积由3 773.56 hm~2减少至3 474.23 hm~2,土壤保持总量相继上升,从29.29万t提高至37.29万t,2005~2010年单位面积土壤保持增量集中在6~30 t·hm~(-2)·a~(-1),后五年增量在0~6 t·hm~(-2)·a~(-1)。(2)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坡度、土层厚度等差异,土壤保持功能并未呈现简单式下降,而是表现为强度中度、轻度潜在、非喀斯特无石漠化。其中轻度与潜在差值最大,可达5.53 t·hm~(-2)·a~(-1),说明了潜在石漠化是今后治理的重点。(3)2005~2010年石漠化恢复型土壤保持增量为10.27 t·hm~(-2)·a~(-1),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以及治理时效性在2010~2015年降低为3.01 t·hm~(-2)·a~(-1)。稳定型石漠化变化土壤保持变化最为平稳,强度石漠化减缓区土壤保持功能上升快,轻度最为平缓,表明了治理期长且需循序渐进。因而,在治理过程中需考虑不同等级石漠化具有的土壤保持功能特性及其恢复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5.
吸力式桶形基础在海洋工程特别是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基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沉贯能力是保证桶形基础下沉到预定位置,达到承载力要求的关键。分析了沉贯过程中桶?土界面力学机理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土质、模型尺寸、渗透系数等对桶?土界面力学机理的影响,对理论计算、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发现对于吸力基础在负压沉贯过程中的研究多是针对沉贯阻力和临界吸力的计算,很少对沉贯过程中桶?土界面力学机理进行细观研究,尤其是对桶?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少有论述。指出了在研究吸力基础沉贯特性和桶?土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中的本构模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桶?土相互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NPs本身、渗滤液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关注BMNPs与传统微纳米塑料(CMNPs)之间的差异。本文总结的研究显示,与CMNPs相比,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表现为减弱、无显著变化和显著增强的研究结果分别占总研究结果的21%、25%和54%。其中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增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BMNPs表面比CMNPs更加粗糙复杂,对被测生物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损伤能力。其次,进入生物体内的BMNPs会被生物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塑料,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更大的危害效应。此外,BMNPs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吸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对相关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再者,BMNPs在分解、降解和老化过程中能更快地释放出添加剂,并且释放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影响危险品仓储系统的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建立3级多层递阶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仓储人员问题、硬件问题、软件问题和意外问题四个方面对结构模型中各因素指标的影响力进行排序,建立指标综合权重体系。结果表明: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是最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在一级指标中,软件问题为主要因素,在三级指标中,法律法规、安全责任意识和存储方式最为重要。建议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8.
为预防机场航站楼火灾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航站楼火灾事故中建筑布局和消防系统对烟气蔓延、人员疏散的影响。将BIM技术应用于航站楼火灾疏散管理中,利用PyroSim和Pathfinder软件对航站楼消防运行、人员安全进行量化仿真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烟雾、热量和人员疏散过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现有楼内建筑布局下,航站楼在人流高峰期一旦发生火灾,且机械排烟系统未能及时启动时,热辐射对人员疏散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烟气高度急剧下降,会对人员安全造成明显威胁。扩大登机口前空地面积、移除不必要的室内设施、使消防系统与登机口联动,是缩短人员疏散耗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9.
东江起舞,安全颂歌。6月16日上午,惠州市2018年“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下埔滨江公园南广场盛大开幕。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建斌,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志平及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刘洪添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80.
烟气脱碳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低温法、膜分离法回收烟道气中CO2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