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运用加权平均法探讨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值,提出将各功能区标准按面积进行加权所得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同时探讨了工业排放的混合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均值的计算,提出用各工序的污染物浓度,按废水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42.
通过采集不同地貌部位(塬面、塬坡和沟坡)各土地利用(农地、草地、灌木地和林地)坡面土壤和根系样品,采用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评价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的CSEI差异显著,沟坡CSEI较塬坡和塬面分别增加8.1%和77.7%。(2)塬面草地、灌木地和林地的CSEI较农地分别降低21.1%、29.2%和28.8%;而塬坡和沟坡林地CSEI均低于其他土地利用。(3)CSEI与粘粒含量、砂粒含量、毛管孔隙度、根重密度、根平均直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含量和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粉粒含量、土壤容重和根重密度是影响CSEI的关键因素,其中粉粒含量对CSEI的直接影响最大,而根重密度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CSEI产生负相关影响。建议在塬面上以灌木作为植被恢复模式的首选,而在塬坡和沟坡上选择以乔木为优势群落的恢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43.
磷化工业产生的大量废渣磷石膏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尚未得到很好的治理和利用。文章研究磷石膏废渣资源化利用,探索其对小麦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的磷石膏废渣对小麦生长、产量以及麦田N_2O的排放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施用磷石膏2 100 kg/hm~2对小麦千粒重以及产量等都有显著影响,可增产达48.11%。同时在整个小麦生长季,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磷石膏废渣2 100 kg/hm~2可减少麦田N_2O排放量达30.14%,且减排作用具有持续性,在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以及灌浆期的减排效果尤为显著。与之相比施用磷石膏1050 kg/hm~2的各项效果都比较微弱。研究还表明施用45%复合肥900 kg/hm~2虽然也促进小麦生长,增加小麦产量,但在整个生长季会显著增加N_2O的排放54.70%。在施用磷石膏条件下,小麦的鲜重和产量与麦田N_2O排放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麦田N_2O排放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即磷石膏在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麦田N_2O的排放。以碳交易背景为基础,分析磷石膏减排剂的田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废渣2 100 kg/hm~2,麦田的收入与产出比由1∶9.93提高到1∶17.82,产出增加约79.46%,同时还能够累计减少N_2O的排放达161.71 kg/hm~2。每吨磷石膏废渣可以减少N_2O排放76.48 kg,折合减少CO_2排放22 944 kg,环境收益达到1 140.55元。磷石膏作为减排剂施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小麦生长,减少N_2O排放,对发展生态农业并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4.
SO_2是北京大气中重要的污染气体.为探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后北京大气SO_2的垂直分布及其对二次硫酸盐(SO_4~(2-))生成的影响,我们于2014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在地面和北京325 m气象塔260 m高度处同步开展了气体SO_2和亚微米颗粒物中硫酸盐(SO_4~(2-))实时连续在线观测.结果显示,采暖前,北京地面SO_2浓度较低,但高层由于显著受到区域输送的影响浓度较高,两层污染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采暖后,即APEC后,受本地供暖排放影响,SO_2和SO_4~(2-)浓度显著增加,两层的总体差异也相应减小,变化趋势也更为一致.湿度对SO_2的液相转化起关键作用.我们发现近地面SO_2的转化率(SOR)显著高于260 m,这主要与地面较高的湿度相关.事实上,SOR随着湿度增加而迅速增大,进一步凸显了湿度对SO_2液相氧化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SO_2特别是260 m在低湿范围(RH40%)内随湿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在高湿范围(RH50%)内则呈下降趋势,说明不同湿度范围内的来源或者生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SO_4~(2-)和PM_(2.5)浓度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湿度范围,增加速率不同.通过相关性和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区域输送(特别是途经北京西部和南部的气团)和本地燃煤排放分别是采暖前后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45.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实时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选择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称北京奥体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4年全年北京奥体中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2014年全年北京奥体中心首要污染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NO2,而PM2.5和PM10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的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末秋初;②PM2.5、PM10、SO2、NO2、O3和CO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9.75、141.12、21.83、64.26、48.60和1 210 μg/m3. 其中年均ρ(PM2.5)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 μg/m3)的2.6倍,年均ρ(PM10)也是其二级标准限值(70 μg/m3)的2.0倍,年均ρ(SO2)略高于其一级标准限值(20 μg/m3),而年均ρ(NO2)则高于其标准限值(40 μg/m3);③北京奥体中心全年逐月ρ(SO2)/ρ(NO2)都小于1.00,年均值为0.37,反映出北京目前硝酸型污染特征越来越明显;④针对不同污染等级下各类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污染时ρ(PM2.5)和ρ(PM10)平均值分别高达324.75和494.98 μg/m3,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推荐24 h平均浓度准则值的13和10倍,其浓度如此之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⑤ρ(PM2.5)年均24 h变化趋势表明,ρ(PM2.5)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出现2个峰值,高峰值出现在午夜时分(23:00—翌日01:00),次高峰值出现在上午(09:00—11:00),最低值出现在下午(15:00—17:00),次低谷值则出现在凌晨(05:00—07:00),说明ρ(PM2.5)除与混合层高度日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外,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46.
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沉积、冲刷释放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以管网中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沉积与无沉积的模拟管道,在首次冲刷的理论基础上得到管道污染物沉积释放计算模型,进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有机污染物的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并对不同流量下进出水的粒径分布及颗粒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管道6 h水力循环条件下,当流速为0.32 m/s时,污水中有机物变化以沉积贡献为主;当流速增加为管网最小设计流速0.6 m/s时,污染物沉积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冲刷释放效应增强;当流速进一步增加为0.9 m/s时,冲刷释放成为主要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247.
由于高炉瓦斯泥中多种组分均具有燃煤固硫的特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将高炉尘泥混入到水煤浆中进行燃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XRD分析,研究了不同燃烧条件下高炉瓦斯泥对水煤浆固硫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尘泥中多元固硫体系在燃烧固硫中相互协调作用、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瓦斯泥添加量为30%,燃烧终温为800℃时,固硫率达到48.31%.主要原因是瓦斯泥多组分促进了耐高温脱硫产物3Ca O3·3Al2O3·Ca SO4的生成,降低了Ca SO4的分解,从而提高了水煤浆的固硫率.研究结果可为具有多元固硫体系的高炉尘泥及其它固废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也可为开拓研究新型、高效燃煤固硫剂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48.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底已建设污水处理厂280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量已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处理废水而产生的污泥量(按含水率80%计)达30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249.
要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明白和谐的标准是什么。判断社会和谐与否,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社会是否稳定。如果社会到了连稳定都无法维持的时候, 肯定是突破了和谐的底线,或者说达到了不和谐的顶峰。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种种社会  相似文献   
250.
土壤水分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控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CH4和N2O的排放,干旱处理(60%-70%WFP)和长期淹水土样在施肥后的Eh变化。最终得出: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R2=0.609),CH4和N2O的排放是水肥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管理通过Eh来影响气体排放,有机质是造成前后期排放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